鳌背楼台一俯凭,海波万里碧千层。
太平未试龙韬策,射雉还过竹院僧。
诗句原文:
鳌背楼台一俯凭,海波万里碧千澄。
太平未试龙韬策,射雉还过竹院僧。
译文:
站在鳌背楼台上可以俯瞰大海,海的那一边是无边无际的碧蓝。
在和平时期未曾使用过的龙韬策略,现在却已经用得游刃有余。
注释:
- 鳌背楼台:鳌背指的是鳌鱼背上的山峰,鳌背楼台则指位于山脊之上的高楼。这里用来描绘地势的独特和高耸入云的景象。
- 海波万里碧千澄:形容海面辽阔,海水清澈见底,碧蓝色调给人以深远和宁静之感。
- 太平未试龙韬策:太平时期没有战争需要,因此未能试用那些深藏不露的军事策略和谋略。
- 射雉还过竹院僧:描述了一位射箭技艺高超的人物在竹林间射中野鸡的瞬间,这个动作轻盈而优雅。
- 竹院僧:可能是指一个住在竹林中的僧人,也可能是对射箭时专注神态的一种比喻。
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景象。首句“鳌背楼台一俯凭”勾勒出了雄伟的地理特点,通过“一俯凭”传达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惊叹之情。接着,“海波万里碧千澄”进一步扩展视野,将读者带入一片汪洋大海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广阔与浩瀚。
第二句“太平未试龙韬策”透露出一种对过去战争年代的回忆,暗示着和平时期的宁静与闲暇,以及这些时光中未曾使用或尝试的宝贵军事策略。这种对比突出了和平时期的珍贵和必要。最后一句“射雉还过竹院僧”,不仅增添了诗意的动感,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感受的描述。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通过对比和平时代的宁静与战乱年代的策略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平和生活的向往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