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氏遗踪百尺楼①,登兹销日不销愁②。
江山平远难为画,应接苍茫岁月秋③。
【注释】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因古代有仙人黄鹤乘风归去而得此名。
辛氏遗踪百尺楼:辛氏,这里指辛弃疾。辛弃疾曾任湖北路安抚司参议官,曾登临黄鹤楼,作诗《水调歌头·黄鹤楼》。“遗踪”指遗迹,“百尺楼”指黄鹤楼。
销日不销愁:消磨时光而不消解心中的忧愁。
江山平远难为画:平缓的江景,远处的山色难以用笔绘制出来。
应接苍茫岁月秋:面对辽阔的江天,感受着岁月的流转与沧桑。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辛弃疾在登黄鹤楼时的即兴之作。诗人以黄鹤楼为背景,通过描绘登楼所见的美景和所感之情,表达了对人生、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首句“辛氏遗踪百尺楼”,直接点明了诗人登上黄鹤楼的目的——缅怀历史上著名的文人辛弃疾。这里,“遗踪”一词既指代辛弃疾本人,也暗含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百尺楼”则形象地描绘了黄鹤楼的宏伟壮丽。
颔联“江山平远难为画,应接苍茫岁月秋”,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这里的“江山平远”指的是广阔的江山景色,而“难为画”则是说这样的景色很难用笔墨描绘出来。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紧接着的“应接苍茫岁月秋”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然景观的壮阔和深远。这里,“苍茫”一词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而“岁月秋”则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最后一句“登兹销日不销愁”,既是对全诗主题的总结,也是诗人情感的真实表达。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即使面对着壮丽的自然景观,他也选择将其视为消磨时光的方式,而不是消解内心的忧愁。这反映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豁达和乐观。
这首诗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简练而有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