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高楼感昔贤,几追旧事亦茫然。
百年城郭从今日①,千古江流有断烟②。
天外落霞飞远嶂③,檐前紫气接平川④。
汉阳树色知多少?满目浮云若个边⑤。
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地标。这首诗通过对黄鹤楼及其周围环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自然美景的赞美。诗句如下:
- 第一句:“黄鹤高楼感昔贤,几追旧事亦茫然。”
- 注释: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诗而闻名天下,诗人站在黄鹤楼上,遥想古代贤人曾在此留下足迹,但往事如烟,让人感到迷茫和感慨。
- 赏析:首句通过“黄鹤高楼”这一具体景象,引出对“昔贤”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敬仰之情。同时,“几追旧事亦茫然”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事情的追忆与无奈。
- 背景知识:崔颢的《黄鹤楼》诗中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等名句,为黄鹤楼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 第二句:“百年城郭从今日,千古江流有断烟。”
- 注释:诗人感慨这座见证了百年沧桑的历史建筑(城郭)如今仍在,然而长江的水流却仿佛已经断绝了往日的景象,只剩下断断续续的烟雾。
- 赏析:这一句通过对比“百年城郭”与“千古江流”,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同时,“断烟”一词也增添了一份凄凉之美。
- 背景知识:黄鹤楼作为古建筑的一部分,历经多次重建和改建,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第三句:“天外落霞飞远嶂,檐前紫气接平川。”
- 注释:远处的天空中飘浮着晚霞,映照在远方的山峦之上;近处的楼檐上弥漫着紫色的祥瑞之气,仿佛与广阔的平原相连。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视觉描绘,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落霞和紫气分别象征着天空的壮丽和人间的祥和,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景观。
- 背景知识:落霞通常与晚霞、夕阳等联系在一起,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紫气则是道教中吉祥的象征,常用来表示福气和吉祥。
- 第四句:“汉阳树色知多少,满目浮云若个边。”
- 注释:“汉阳树色”指汉阳地区的风景,“若个边”则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对眼前风景的无尽遐想。
- 赏析:这一句通过对比“汉阳树色”和“满目浮云”,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若个边”这一反问词增加了诗句的趣味性和哲理性。
- 背景知识:汉阳是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这里的树木繁茂,风景秀丽,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 第五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注释: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扬扬地落下,长江水势浩荡,滚滚东流。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描写了自然景观的两个不同方面——落木与长江。落木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而长江则代表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永恒。这种对比使诗句更具深刻性和哲理性。
- 背景知识:落木和长江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追求。
- 第六句:“天外落霞飞远嶂,檐前紫气接平川。”
- 注释:远处的天空中飘浮着晚霞,映照在远方的山峦之上;近处的楼檐上弥漫着紫色的祥瑞之气,如同天地间的桥梁连接着平川大地。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视觉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落霞和紫气分别象征着天空的壮丽和人间的祥和,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景观。
- 背景知识:落霞通常与晚霞、夕阳等联系在一起,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紫气则是道教中吉祥的象征,常用来表示福气和吉祥。
- 第七句:“汉阳树色知多少,满目浮云若个边。”
- 注释:“汉阳树色”指汉阳地区的风景,“若个边”则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对眼前风景的无尽遐想。
- 赏析:这一句通过对比“汉阳树色”和“满目浮云”,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若个边”这一反问词增加了诗句的趣味性和哲理性。
- 背景知识:汉阳是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这里的树木繁茂,风景秀丽,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这首诗通过对黄鹤楼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传达了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思考。通过对每个诗句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对历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