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扬州月,清光已胜前。
遥升沧海外,先到客亭边。
云度同飘忽,风来一洒然。
细瞻金粟影,犹少半分圆。
注释:
十四夜月
今夜扬州月,清光已胜前。
遥升沧海外,先到客亭边。
云度同飘忽,风来一洒然。
细瞻金粟影,犹少半分圆。
赏析:
《十四夜月》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月光为引子,描绘了夜晚的扬州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第一句“今夜扬州月,清光已胜前。”诗人首先描绘了今晚扬州城的明月,它的光芒已经超越了以往任何时候。这里的“清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而“胜前”则表示超过了过去。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今晚月亮的明亮程度,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遥升沧海外,先到客亭边。”诗人继续描述月亮的位置,它在大海之上缓缓升起,先出现在客亭的旁边。这里的“沧海”指的是广阔的海洋,“先到”则表示早于其他事物。诗人用“遥升”、“先到”等词语描绘了月亮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受。
第三句“云度同飘忽,风来一洒然。”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色,云彩在月光下飘浮不定,一阵微风吹过,月光洒落在大地之上,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这里的“飘忽”和“洒然”都形容了月光的轻柔和飘逸。
第四句“细瞻金粟影,犹少半分圆。”诗人最后描绘了自己对月亮的观察,细细地观看着月亮的影子,发现它比圆形还要少一些。这里的“金粟”指的是月亮的光辉如同金色的粟粒一样明亮,而“犹少半分圆”则表示月亮的形状与圆形还有些许差距。
整首诗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和对月光下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使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