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谁执黄荃笔,貌出江南秋半幅。
芰荷零乱菰蒲寒,凉飙吹动银塘绿。
鹡鸰栖飞两不宁,似忆同群隔存没。
眼底岂无鸥鹭俦,不是知心肯相恤。
因之忽动连枝思,临题无语伤心曲。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咏物抒发自己的感慨。
题败荷鹡鸰图
写生谁执黄荃笔,貌出江南秋半幅。
芰荷零乱菰蒲寒,凉飙吹动银塘绿。
鹡鸰栖飞两不宁,似忆同群隔存没。
眼底岂无鸥鹭俦,不是知心肯相恤。
因之忽动连枝思,临题无语伤心曲。
【译文】
谁在用黄荃的笔来描绘这幅败荷鹡鸰图?
那荷花、荷叶一片凌乱,菰米和芦花都飘落在池塘中。
秋风萧瑟,吹动了池塘中的水草,使水面泛起了碧绿色。
鹡鸰鸟栖止飞翔,彼此都不安宁,好像在怀念它们的同伴,又好像忘记了它们曾经是同群。
我眼前岂无鸥鹭之类的水鸟,难道它们不懂得相互照顾吗?
忽然想到了柳枝相连的意境,面对此画却无言以对,只能伤心地吟出一曲哀歌。
【注释】
写生:指画家根据所要表现的对象,凭想象和记忆进行创作。黄荃:唐代著名画家,擅画翎毛,尤长于画鹧鸪、鹦鹉之类。这里指画鹧鸪的画家。
秋半:秋天的一半,指秋天的一半时节。
芰(jì):菱叶。
菰(guō):茭白。
凉飙(biāo):清凉的疾风。
银塘:白色的池水。
鸰(líng)鸰:一种水鸟的名字。
知心:理解心意的朋友,这里指鸥鹭。
连枝:比喻兄弟情深。
【赏析】
这首题画诗,通过描写一幅败荷鹡鸰图,抒发自己的感慨。
“谁在用黄荃的笔?”这第一句,就点出了画面上的禽鸟是画师黄荃所作。“写生”,表明这是画家根据自己对对象的理解而创作的艺术形象;“谁”字则突出了画家的主观能动作用。
“貌出江南秋半幅。”诗人抓住画面上最能代表江南特色的景象——败荷、寒塘等,加以描写:“零乱”二字写出了败荷的形态;“菰蒲寒”三字渲染出江南秋色的特征,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凉飙”二字,更使人联想到江南秋天特有的气候特点。
“鹡鸰栖飞两不宁,似忆同群隔存没。”这两句进一步从视觉的角度去观察画面,发现鹡鸰鸟栖息在树上飞来飞去,但总是不安定,仿佛在思念同伴,却又好像与它们永远失去了联系。这一细节生动而又富有诗意,为整首诗增添了不少情趣。
“眼底岂无鸥鹭俦,不是知心肯相恤。”这两句进一步从思想感情的角度去思考画面的内容。虽然鸥鹭们也有同类的伴侣,但是它们之间却似乎没有感情相通之处。这就更加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奈感。
最后一句“因之忽动连枝思,临题无语伤心曲”,则是诗人在观画之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感慨。由于这幅画引起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与鸥鹭之间的友情。然而,当诗人面对着这幅画时,却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能黯然神伤地说出一句“伤心曲”。
这首题画诗通过对画面的描绘和自己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