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澄秋夜,新凉变乾坤。
双眸瞩元象,仰见天之交。
红轮忽东驾,转盼复西奔。
谁挥鲁阳戈,息养瞬亦存。
未悟元神宅,安知灏气门。
贤哉展禽子,能使薄夫敦。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首诗。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秋夜的景色,后两句写诗人观天象、察时变,抒发人生哲理。
其一:
沆瀣澄秋夜,新凉变乾坤。——秋天夜晚,露气清澈,清凉如水。“沆瀣”,露气。“澄”,清澈。“秋夜”指深秋季节的夜晚。“变乾坤”,意谓改变天地万物。这一句描写了秋天夜晚清冷、宁静的景色。
其二:
双眸瞩元象,仰见天之交。——用“双眸”“元象”比喻自己的心性与宇宙天地的关系,“仰见”即仰观之意。这一句是说仰望天空,看到日月交辉的景象,暗喻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理解。
其三:
红轮忽东驾,转盼复西奔。——太阳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这一句是说太阳在天上东升西落。
其四:
谁挥鲁阳戈,息养瞬亦存。——鲁阳,古地名,这里指鲁阳人。“挥”,挥舞。“戈”,古代一种兵器。鲁阳人在日出之前挥舞长戈,使太阳暂时停驻,但太阳最终还是西落。这一句是说太阳虽然被鲁阳人暂时停止,但终究还是要向西移动,表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其五:
未悟元神宅,安知灏气门。——“元神宅”,指人的本性或灵魂。“元神宅”和“灏气门”都是道家用语,“宅”即居所;“道”是宇宙的法则。这一句是说不明白自己的灵魂居住在哪里(即不知道人的本性或精神居所),也不知道宇宙的法则是什么(即不知道世界的规律)。
其六:
贤哉展禽子,能使薄夫敦。——展禽子,春秋时鲁国大夫季札。《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季文子相二君,皆能帅士御灾。”《论语·微子》:“夫子喟然叹曰:‘予与尔三子者,其孰能久?’自夫子退耕于野,而耻于宋之卿,是以作是诗也。”展禽子,孔子称赞的贤者。“薄夫”,轻薄之人。这一句是说贤德的人能使那些轻薄无礼的人变得厚道起来。
【答案】
示例:
其一:
沆瀣澄秋夜,新凉变乾坤。
注释:秋天的夜晚,露气清澈,清凉如水。
赏析:本句写深秋季节的夜晚,露气清澈,清凉如水,描绘了秋天夜晚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淡泊之情。
其二:
双眸瞩元象,仰见天之交。
注释:用“双眸”“元象”比喻自己的心性与宇宙天地的关系,“仰见”即仰观之意。
赏析:这两句是说抬头观察天空,看到日月交辉的景象,暗喻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理解。
其三:
红轮忽东驾,转盼复西奔。
注释:太阳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
赏析:这两句是说太阳在天上东升西落,写出了时间的无情,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其四:
谁挥鲁阳戈,息养瞬亦存。
注释:鲁阳人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勇士,他曾在日出前挥舞长戈,使太阳暂时停驻,但太阳最终还是西落。
赏析:这两句是说鲁阳人虽然能够使太阳暂停片刻,但终究还是要向西移动,表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其五:
未悟元神宅,安知灏气门。
注释:“元神宅”指人的本性或灵魂;“灏气门”指宇宙的法则。
赏析:这两句是说不明白自己的灵魂居住在哪里(即不知道人的本性或精神居所),也不知道宇宙的法则是什么(即不知道世界的规律)。
其六:
贤哉展禽子,能使薄夫敦。
注释:展禽子,春秋时鲁国大夫季札。薄夫,轻薄之徒。
赏析:这两句是说贤德的人能使那些轻薄无礼的人变得厚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