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青山跨上游,楼船队队列貔貅。
沙田遍绕千村迥,云塔高悬万里秋。
瀑散雨声喧绝壁,虹乘蜃气接飞楼。
江光一望平如掌,影带荆吴巩玉瓯。
【注释】
- 屹立:高耸的样子;横卧。
- 沙田:沙滩上的田土。
- 貔貅:猛兽名,比喻勇猛的军队。
- 云塔:佛教塔。
- 瀑散雨声喧绝壁:瀑布水声喧哗着从绝壁飞泻而下。
- 虹乘蜃气接飞楼:彩虹随着蜃气连接在高楼上。
- 江光一望平如掌:江面上的风光一览无余。
- 影带荆吴巩玉瓯:影子像腰带一样环绕着荆、吴两县(古代地名),像玉器一样镶嵌在瓯州(古州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狼山时所作。诗中描绘了狼山上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首联“屹立青山跨上游,楼船队队貔貅。”描绘了狼山峰势挺拔,巍峨壮观的景象。诗人以“貔貅”比喻楼船队队,表现出他们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形象。
颔联“沙田遍绕千村迥,云塔高悬万里秋。”则描写了大佛寺周围的田园风光。诗人用“沙田”来指代大佛寺周围的田野,“千村迥”则形容田野辽阔,与周围的村庄遥遥相对。而“云塔高悬”则形象地描绘了大佛寺高耸入云、矗立云端的景象。这里的“万里秋”既点明了时间,也暗示了大佛寺的历史沧桑和文化底蕴。
颈联“瀑散雨声喧绝壁,虹乘蜃气接飞楼。”则进一步描绘了狼山的奇观异景。诗人以“瀑散雨声喧绝壁”形容瀑布水声震耳欲聋,如同雷鸣般在绝壁上回荡;而“虹乘蜃气接飞楼”则描绘了彩虹伴随着蜃气,宛如一道美丽的虹桥连接在高楼上。这里的“绝壁”、“飞楼”都突出了狼山的险峻和雄伟。
尾联“江光一望平如掌,影带荆吴巩玉瓯。”则是诗人对整个狼山景色的总结概括。诗人用“江光一望平如掌”来形容江面风光的开阔平坦,如同一片宽广的手掌;而“影带荆吴巩玉瓯”则寓意着诗人将狼山的美丽景色比作镶嵌在瓯州的玉器,既体现了狼山的秀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狼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多姿和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