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一别后,两见滁花开。
花开花落自春色,思君高卧梁王台。
梁王台深三尺雪,哀弦急管缘云切。
至今风流空耳闻,只见台高上新月。
明月照君心,手弹绿绮琴。
夜静声激烈,谁为听君音。
罢琴对酒还复歌,春风万里吹黄河。
相思欲见知何地,雪台竹色今如何。
《相思行寄中州和大龄》是杭淮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分别后,再次见到滁州花开时,思念友人的情感。
“与君一别后”:描述了两人的离别情景。这里的“一别”,表示一次别离,而“后”则表明这次别离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诗人对这次别离的记忆仍然深刻。
“两见滁花开”:描绘了诗人再次见到滁州花开的情景。这里的“两见”意味着两次看到,而“滁花”则是滁州特有的花卉,代表着这个地方的美丽和生机。
“花开花落自春色,思君高卧梁王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花开花落,春色满园,都是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但在诗人的心中,这些都不如对友人的思念重要。而“高卧梁王台”则是诗人对友人的一种比喻,表示他渴望能够与友人共度时光,而不是独自面对这美好的春色。
“梁王台深三尺雪,哀弦急管缘云切。”:这句诗描绘了梁王台的景色,以及那里的音乐。梁王台是滁州的一个著名景点,这里的雪花深厚,音乐悠扬动听,都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也暗喻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他的思念之情如同那哀弦急管一般,深深地触动着诗人的心弦。
“至今风流空耳闻,只见台高上新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滁州,但是这份思念却依然存在,仿佛就在眼前。而“新月”则是诗人对这种思念的象征,它代表着一种永恒的存在。
“明月照君心,手弹绿绮琴。”:这句诗描绘了月光下的场景。明月照亮了诗人的心情,他拿起绿绮琴弹奏起来。这里的绿绮琴是古代的一种名琴,诗人用它来表达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夜静声激烈,谁为听君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夜已经安静下来,但诗人的心却无法平静。他渴望有人能够倾听他的声音,分享他的思念之情。然而,这样的场景似乎并不常有,诗人只能独自承受这份孤独和无助。
“罢琴对酒还复歌,春风万里吹黄河。”: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饮酒唱歌的情景。他放下琴,举杯对饮,然后唱起歌来。这里的春风万里吹黄河,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他们的友谊像春风一样温暖,像黄河一样永恒。
“相思欲见知何地,雪台竹色今如何。”: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愿望和对友情的珍视。他知道想要见面的地方在哪里,但现在的雪台和竹色已经发生了改变。这里的雪台和竹色代表了他们曾经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而现在却已经物是人非。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同时,通过对梁王台的描述,也展现了滁州的历史文化底蕴。}
{# 《相思行寄中州和大龄》赏析 #}
诗歌原文
与君一别后,两见滁花开。
花开花落自春色,思君高卧梁王台。
梁王台深三尺雪,哀弦急管缘云切。
至今风流空耳闻,只见台高上新月。
明月照君心,手弹绿绮琴。
夜静声激烈,谁为听君音?
罢琴对酒还复歌,春风万里吹黄河。
相思欲见知何地,雪台竹色今如何。
注释解析
- 与君一别后: “一别”表示一次别离,强调了这次分别的重要性和持久性。
- 两见滁花开: 描述了春天再次见到滁州的花开的景象,象征美好与生机。
- 梁王台: 位于滁州的历史建筑,象征友情或某种特殊情感。
- 明月照君心: 以月明为媒,表达深厚的友情和思念。
- 手弹绿绮琴: 使用古代名琴“绿绮”来形容演奏者的技艺或心境。
- 夜静声激烈: 夜晚寂静中,琴声显得更加强烈和动人。
- 谁为听君音: 表达了一种无人能解其意的孤独感。
- 罢琴对酒还复歌: 结束演奏后,继续饮酒唱歌,享受当下。
- 相思欲见知何地: 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不知道何时能再见。
- 雪台竹色今如何: 询问现在滁州的雪台和竹子的状况,反映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
赏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心理变化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中多次提及“花”、“月”、“琴声”,这些元素不仅美化了景物,更富有诗意,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诗人通过对梁王台、月光等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重逢的期盼。整体上,该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表现友情与思念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