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爱岘首,春风还习池。
尚想山公醉,惟馀羊子碑。
岩花落冉冉,江柳垂丝丝。
亭台斜日畔,今古一长咨。
襄阳习池
注释:
青山爱岘首:岘首,地名,在今湖北省。
春风还习池:春天的时候,习池的风还很温暖。
尚想山公醉:山公,即王公,王导,曾任大司马,后任中书监,尚书令等职,封琅琊王。他喜欢饮酒,常常醉酒不醒。
惟馀羊子碑:羊子,指羊昙。羊昙,字太冲,晋朝人,曾任丹阳尹。他曾与王导一起饮酒,王导喝醉了,指着羊昙说:“你和羊太傅(羊昙的字)相比,谁更贤明?”后来羊昙死了,王导就写了一篇《吊祭文》,哀悼羊昙。
岩花落冉冉:岩石上的花草渐渐凋落,飘落的样子很缓慢。
江柳垂丝丝:江边的柳树枝条垂下来,像细丝一样。
亭台斜日畔:亭台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美丽。
今古一长咨:今天的历史和古代的历史一样长久,值得人们深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襄阳习池美景的诗。诗人以山水之美、历史之长为题,表达了对大自然和历史的赞美之情。
首句“青山爱岘首”,描绘了襄阳的青山和岘首的美丽景色。岘首,是位于襄阳附近的一个著名景点。这里的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这一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次句“春风还习池”,则进一步描绘了习池的风貌。习池,是指襄阳附近的一个湖泊,湖面宽阔,湖水清澈,周围绿树环抱,花香四溢。春风拂过湖面,带来了清新的气息;湖边的花草随风摇曳,散发出迷人的芬芳。诗人通过描绘习池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尚想山公醉,惟馀羊子碑”,则进一步描绘了习池的历史和文化。山公,即王导,他是东晋时期的重要人物,曾担任过大司马、中书监、尚书令等职,被封为王公。他曾喜欢饮酒,常常醉酒不醒。而羊昙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曾与王导共饮,王导醉酒时曾称赞他比自己更贤明。如今,习池的美景依然存在,但只有那羊昙的碑文还在流传。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之情,也体现了他对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随后的三句“岩花落冉冉,江柳垂丝丝”,则是对习池周边景色的描绘。岩石上的花草渐渐凋落,飘落的样子很缓慢;江边的柳树枝条垂下来,像细丝一样。这些自然景观都给人一种静谧、舒适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一般。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亭台斜日畔,今古一长咨”,则是诗人对习池景色的感慨之词。亭台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美丽;而习池的美景则如同古今长存一般,值得人们深思。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习池美景的赞美之情,也体现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心。
这首诗通过对襄阳习池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历史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习池周边景色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文化的重视。整首诗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的思考,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