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落千村寒食时,满天晴日散游丝。
轻蹄踏草怜初碎,高帽冲风怯半欹。
岁祀屡随公例出,韶光暗与赏心期。
秾桃艳李相将发,谁说阴山春到迟。

【注释】

  1. 山行次韵吕仲仁:作者应友人之请,为吕仲仁的诗作了和韵。
  2. 寒食时: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火冷食。
  3. 游丝:指柳絮,随风飘舞。
  4. 轻蹄:轻快的马蹄声。
  5. 高帽冲风怯半欹:戴帽子的人因怕风吹,把帽子歪斜在一边。
  6. 岁祀:指祭祀年神,即年节祭祀活动。
  7. 韶光:美好的时光,这里指春天。
  8. 秾桃艳李:指艳丽的桃花和樱桃花,泛指春天的景色。
  9. 阴山:指阴山以北的山脉,阴山以南地区属阳面。
    【赏析】
    《山行次韵吕仲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篇诗歌,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诗人游览山林,欣赏美景的情景。
    首联“万落千村寒食时,满天晴日散游丝。”描写了寒食节时,诗人行走在田野中,看到天空晴朗,春日阳光明媚,万物生长的景象。
    颔联“轻蹄踏草怜初碎,高帽冲风怯半欹。”描绘出诗人骑马穿越草原的情景,他轻轻地踏着草叶,生怕它们被踩碎了;同时,他又担心帽子会被风吹得倾斜。这两句通过细腻地刻画诗人的心理和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颈联“岁祀屡随公例出,韶光暗与赏心期。”表达了诗人对祭祀活动的喜爱。他认为,每年春节的祭祀活动都是按照传统规矩进行的,而美好的时光也正好让人心情愉悦。
    尾联“秾桃艳李相将发,谁说阴山春到迟。”则是对整个诗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秾桃艳李”指的是春天里盛开的桃花和李花,象征着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示,为什么说阴山地区的春天来得比其他地方晚呢?这是在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