瞑树栖鸦野寺昏,牧笛樵歌夜归喧。
复闻虎豹号深谷,上界鸣钟深闭门。
天空月照笄头树,忽忆轩皇问道处。
六龙仙杖久寂寥,元鹤年年自来去。
【注释】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境。夜宿:夜晚住宿。
瞑树栖鸦野寺昏,牧笛樵歌夜归喧。
瞑树:树影昏暗。暝,通“冥”。
复闻虎豹号深谷,上界鸣钟深闭门。
虎豹:指山林中的猛兽。
上界:天上的仙境。
鸣钟:报时。
【赏析】
诗写诗人在崆峒山中夜宿的情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夜景画。首句以“暝树”起兴,点明夜宿之地是山中。二句写夜宿所见的景致:远处的寺院,树影朦胧,乌鸦栖息树上,发出嘈杂的鸣叫;近处,牧人吹着短笛,樵夫唱起山歌,一片喧闹。三、四两句写听到虎豹在深林中吼叫。上句说“虎豹”,下句说“上界”,说明这声音来自山林之中,不是凡间所常有的。末句写听到山上的钟声,这是报时的声响,暗示着夜已很深,诗人也该休息了。
五、六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天空一轮明亮的月牙儿照着高高的树梢,忽然记起了当年曾到过的一个名叫“笄头”的地方,那里有轩皇问道的遗迹。笄头山位于今陕西周至县西南四十里。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乃赐百吏,牛马兵车,以会稽祠。”后遂以“笄头”为问难或求教之地的代称。这里用“笄头”比喻崆峒山,言此山与黄帝当年问天之处相近,故有此想象。
七八句写崆峒山的仙道氛围:六龙,即《易经》中的“乾为龙”,“六龙”指六条蛟龙。相传汉初,张良得遇黄石公,授以素书一卷,曰:“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与子亦何恨哉!”张良受书后离开黄石公,乘白马入赤松子所居之云阳山。后人因此将云阳山称为“留侯山”。又传说汉代方士栾大,曾得黄帝之术,自号“去翁”,住在崆峒山的“玉阙城”里。元鹤,即丹顶鹤。《太平御览》卷九〇八引《神异经》:“昆仑山有鸟,形似白鹤,一足黑,其名曰‘玄鹤’。”又《广博物志》卷七载:“元始二年,西王母宴群仙于此。”
【译文】
夜幕降临,树木幽暗如瞑,乌鸦栖息树上,发出嘈杂的鸣叫;
远处,寺庙里的牧笛传来悠扬的歌声,夜晚归来的人们喧嚣不已;
又听见深林中有猛兽的吼叫;
天上的钟声传来,关闭了通往天界的门扉。
天空中明亮的月亮照耀着高高的树梢,忽想起昔日曾到访过的地名“笄头”;
六龙仙杖久已寂寞无声,元鹤年年都来去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