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丝系楼船,欲挽安得止。
女子不出门,丈夫志千里。
终日听君言,归期已难拟。
况此隔三秋,音书无一纸。
相见不恨迟,相思不能已。
愿为汉相如,勿学苏季子。
相如太薄情,文章媲青史。
季子夸金多,徒令愚妇喜。
诗句翻译及赏析:
- 藕丝系楼船,欲挽安得止?
- 解释: 用藕丝将楼船绑牢,想要拉却无从下手。
- 关键词: 藕丝、楼船、挽、止
- 注释: 比喻女子的思念之情像绳索一样紧紧束缚着自己,想要挣脱却又无法实现。
- 赏析: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表达了她想要摆脱这种情感束缚的愿望。
- 女子不出门,丈夫志千里。
- 解释: 女子不走出家门,而丈夫却有远大的志向。
- 关键词: 女子、出门、丈夫、志千里
- 注释: 暗示女子因为男子有出人头地的大志而感到自豪,但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无奈和孤独。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女子的被动与男子的主动,进一步突出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
- 终日听君言,归期已难拟。
- 解释: 整天都在倾听你的话,但归期却难以预测。
- 关键词: 终日、君言、归期
- 注释: 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无法预知的恐惧。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女子对男子深深的依恋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焦虑。
- 况此隔三秋,音书无一纸。
- 解释: 而且这已经相隔有三季,书信却一张都没有。
- 关键词: 隔、三秋、音书无一纸
- 注释: 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距离的遥远以及沟通的困难。
- 赏析: 这句诗深化了前文的情感表达,突出了女子对于与男子分离的痛苦和对联系的渴望。
- 相见不恨迟,相思不能已。
- 解释: 如果能够早日相见就不会感到遗憾,但相思之情却永无止境。
- 关键词: 相见、不恨迟、相思、不能已
- 注释: 表达了女子对与心上人的相聚充满了期待,但也透露出对分离之苦的无奈。
- 赏析: 这句诗体现了女子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有对团聚的渴望,也有对孤独的无奈。
- 愿为汉相如,勿学苏季子。
- 解释: 我希望能像汉相如那样忠诚于爱情,不要像苏季子那样为了金钱而出卖朋友。
- 关键词: 汉相如、勿学苏季子
- 注释: 以汉代著名的文人相如自比,表达了自己对纯洁爱情的追求和对背叛行为的反感。
- 赏析: 这句诗展现了女子对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念的坚持,以及对虚伪行为的强烈排斥。
- 相如太薄情,文章媲青史。
- 解释: 相如(司马相如)实在是太薄情了,他的文章甚至不如史记中的历史记载那么真实。
- 关键词: 相如、太薄情、文章、青史
- 注释: 批评了司马相如过于华丽而缺乏真挚的感情,将其与史书相比。
- 赏析: 这句诗揭示了女子对男子品质的批判,认为他的文学成就并不能弥补其感情上的不足。
- 季子夸金多,徒令愚妇喜。
- 解释: 季子(范蠡)夸耀他的财富,但却只是让那些愚蠢的女人感到高兴。
- 关键词: 季子、夸金多、愚妇、喜
- 注释: 讽刺了那些看重物质而非感情的庸俗女性,认为她们对名利的迷恋是肤浅的。
- 赏析: 这句话进一步加深了对男子品格的描述,揭示了社会上一些人的价值观问题。
总结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女子对男子深深的怀念和担忧。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风气和个人价值观的问题。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人性弱点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