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从东越住西湖,瓶锡随身道貌癯。
鹤惯闻经松下舞,猿频献果月中呼。
坐来襌定诸缘息,话到真空百念无。
微笑堂前又相见,明朝回首白云孤。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总共20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第一句:“来从东越住西湖。”
- 注释: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从东方来到西湖定居的情景。”东越”可能指代的是某个地名或者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而“住西湖”则是指他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居所或者开始了新的生活。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地理方位的转换,展现了诗人对新环境的适应与融入。这种描述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迁移之苦,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于新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第二句:“瓶锡随身道貌癯。”
- 注释: “瓶锡”可能指的是僧人常用的法器,如瓶、锡等。”道貌”则是指僧人的外表和举止,这里形容其清瘦。”癯”是形容人身体消瘦的样子。
- 赏析: 这一句描绘了诗人作为僧人的生活状态,突出了其修行者的特质。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宗教生活的独特理解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第三句:“鹤惯闻经松下舞。”
- 注释: “鹤”常用来形容高洁、长寿之物,而“经松”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松树或者是佛经中的内容。”舞”在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轻盈的姿态或动作。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僧侣在松树间诵经、如同鹤一般优雅舞蹈的画面。这不仅表现了僧侣的虔诚修行,也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灵性,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第四句:“猿频献果月中呼。”
- 注释: “猿”通常代表猴子,“献果”意味着向人们奉献果实,这里的“果”可以理解为佛教中的供养物。”月中呼”则形象地描绘了猿猴在月光下的呼唤声。
- 赏析: 这一句诗将自然界的元素与佛教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画面。猿猴的献果象征着佛教中的布施,而月光下的呼唤则增添了一层超自然的意味。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宗教信仰的虔诚。
第五句:“坐来襌定诸缘息。”
- 注释: “坐来”可能表示长时间坐禅,这里的“襌定”即禅宗的静坐修行。”诸缘息”则是说通过静坐,所有的纷扰和杂念都消失了。
- 赏析: 这句诗强调了禅宗修行中的一种境界——通过长期的静坐和冥想,使人的内心达到一种平和、纯净的状态。这种境界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越,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体验。
第六句:“话到真空百念无。”
- 注释: “话”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对话或交流。“真空”是一种哲学概念,指的是超越了一切对立和差别的境界。”百念无”则表示在这样的境界下,所有的烦恼和杂念都被消解了。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当我们达到了某种精神层面的领悟时,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无比宁静和自由。这种境界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理解,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和自我超越。
第七句:“微笑堂前又相见,明朝回首白云孤。”
- 注释: “微笑堂”可能是某个地方的名字,也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点。”又相见”意味着再次见面或重逢。”明朝回首白云孤”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这里的“白云孤”可能象征着诗人孤独而又自由的形象。
- 赏析: 最后这一句诗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旧之情。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传达了自己对过去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向往。这种情感的抒发既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