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井无声户已扃,一庭霜月冷如凝。
谁怜寂寞书窗下,冻影梅花伴夜灯。

【解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冬天寂静的景物的诗。“玉井无声”写冬夜之静,“户已扃”写冬夜之寂。一、二两句是实写冬夜的景色。三、四两句写诗人在书窗下寂寞地度过这寂静的夜晚。“冻影梅花伴夜灯”,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高远清幽。

【答案】

冬夜

(宋)李觏

玉井无声户已扃,

一庭霜月冷如凝。

谁怜寂寞书窗下,

冻影梅花伴夜灯。

译文:

寒夜中院门关闭,寂静无人,只有一庭月光洒在地上,像被冻住了似的。

寂寞的书房里,我独坐灯前,望着窗外那一枝独自开放的梅花,它的影子映在窗台,陪伴着我度过寒冷的冬夜。

赏析:

李觏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主张“人之所为不善者,皆外物诱所致”,并认为“天时不如地利之强也”。他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农工商各业并举,发展经济。李觏一生致力于农业,关心农民疾苦,曾著有《时事编》、《易说》等书。他的诗歌大多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这首五言律诗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首句“玉井无声”即“寒更不寐”。“玉井”、“无声”都是用典,指代作者所居住的居处。“户已扃”,即闭门谢客,不与外人往来。这是为了专心治学或写作,也是为了清静寡欲,远离尘嚣,专心读书。“一庭霜月冷如凝”,是说院子里一片洁白皎洁的霜花,月亮也显得冷冷清清,似乎也不愿出来。这里,作者把“玉井”、“无声”和“一庭霜月”三个意象放在一起写,既写出了环境的清寂,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既渲染了气氛的凄凉,又衬托出了诗人孤独的心境。

第二句“谁怜寂寞书窗下”,是说在这寂静的深夜,谁还能怜悯我这个孤寂的读书人呢?这一句是诗人自问自答。“寂寞”一词,既是诗人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又是诗人当时处境的真实反映。因为当时北宋王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而诗人却一心向往着理想中的国家和社会。然而现实却是黑暗的,黑暗的社会容不下一个像李觏这样的爱国志士。因此,诗人只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所以,“谁怜寂寞书窗下”不仅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发出一声长叹,更是诗人对自己前途发出的一声叹息。

第三、四句是说在书窗下,我独坐灯前,望着窗外那一枝独自开放的梅花,它的影子映在窗台,陪伴着我度过寒冷的冬夜。这一联是李觏的名联。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赋予了人的感情色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冬夜图。同时,这一联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诗人爱梅花,不仅因为它的美丽动人,还因为它的傲骨精神。诗人曾说过:“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正是李觏这种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高远清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