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汝诚风仪修整好读书坐一小阁每竟日不下尝署其壁曰不同于今人我之乐不同于古人我之忧俯仰自得淡如也生平多笃行姻族有佃先生田者岁不输谷乃并其田与之邻人盗先生囷粟多或以告先生曰吾初无所亡也天旱家人括河鱼以归先生恻然曰枯鱼方泣奈何尽其族耶为择水深处放之既绝意仕进所居草堂未尝有车马迹唯里中故人梁衡数辈日造酒坐赋诗时相招买犊入市遣仆乞蔬苗作小简往来俱有风味堂邑穆孔晖叙其东皋集曰先生诗其旨和平其音格古雅其事不出事亲求友田亩图籍间有山川之乐而意不狂处布衣而能得幽人之吉其风流可彷佛也
生卒年:?-?
张愖
查阅内容
【注释】: 上日立春 吾皇临御始,正朔喜逢春。 上句“吾皇”,指皇帝;下句“正朔”,古代指年、月、日三时;“逢春”,遇到春天的意思。整句诗的意思是:我皇帝开始统治天下,正月初一开始,就遇上了好时候。 霏雪占丰岁,调元荷圣神。 霏雪,即雪花;丰岁,丰收的年份;调元,调和阴阳,使之平衡;荷圣神,承受神灵庇佑。整句诗的意思是:雪花纷纷落下,这是丰收的年份,调和阴阳使天地平衡。 符桃随意换,盘菜逐年新。
九月一日怀梁友兰不至 【注释】九月初一日,作者怀念友人梁友兰而不见。友兰:指诗人的朋友梁友兰。不遇:没有遇见。 【赏析】“九月一日怀梁友兰不至”这句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关系。九月一日是秋天的一天,地点在长安。诗人怀念的是朋友梁友兰,但没能见到。 两日春风话,清秋喜更陪。 【注释】两天前,春风拂面,与梁友兰谈心;今天又逢秋高气爽,喜悦之情倍增。 【赏析】“两日春风话,清秋喜更陪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在南园中观鸟、听鸣的情态和感受。前两句是描写南园夏日长,清阴蔽亭皋的情景。南园即私家花园,“亭皋”指水边的平地。这里用一个“长”字,突出了夏日的炎热,也渲染了环境的宁静。后四句写诗人观赏鸟儿,聆听鸣声的感受。“眷彼两文禽”,指鸟雀。“振浴回塘坳”,指鸟儿在池塘边洗澡归来。“脩翎激晴波”,说鸟儿修长的翅膀拍动着阳光照耀下的湖水。“和鸣声交交”
【译文】 自从进入春天以来不肯晴,几番风雨逼清明。病后茅屋又花落满地,人静茆堂惟燕声。川路久无舟可涉,石田方叹犊难耕。松楸望望何时扫,满眼新烟空泪横。 【赏析】 这是一首感怀之作。诗的开头写清明时节天气阴雨,接着写自己年老多病,心情不佳;然后写自己在清明时节的所见所闻,最后以对生死的感叹作结。全诗语言朴实自然,但情调悲凉,给人以沉重的感受,是诗人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 “自入春来不肯晴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共言人事能催老,一病催人老亦成。” - 注释: “共言”指共同讨论,“人事”泛指世间的事务或生活琐事。“催老”意为加速衰老。整句表达了通过与人交流日常琐事,人们往往更容易感到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一病”则特指生病的情况,生病往往使人更加关注健康问题,从而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和生命的脆弱。 - 译文: 当我们一同谈论世事,时间似乎加快了脚步,一旦生病
【注释】 方外:指佛教。天童:佛经中说,天童是佛陀的弟子之一,住在天童山,为五山之一。支遁:东晋时人,好谈玄理。 【译文】 听了和尚讲的关于天童的传说,梦中绕着青山廿里松。 珍重老和尚能写诗,平常结社胜于炉峰。 传书度海朝凭鹤,击钵临江夜扰龙。 今日东风花县里,解衣留偈得从容。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游历江西之时,诗人在花县(今江西省九江市)游览,并拜访了一位名叫让公的禅师
诗句释义: 四月三日,未尽伤春酒一杯,微风吹雨又南来。 译文: 四月三日,还未喝完这杯让人感到春意盎然的酒,一阵微风和细雨就带着南方的气息回来了。 赏析: 此诗以“四月三日”为题,描绘了一个春日的午后。诗人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光,却未能充分享受这春光,而是独自饮酒,感受着微风和细雨带来的丝丝凉意。这种情境下,诗人的心情无疑是复杂的,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又有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不舍
东皋诗 川泽冲融土厚浑,几家耕织共晨昏。 地连源上桃花水,门对城南栎树村。 暇日引儿歌百谷,良时留客宴朋尊。 分明古舍田园兴,安得陶公与细论。 注释: 1. 川泽冲融:指河流湖泊的水流冲击土地。 2. 土厚浑:指土地肥沃。 3. 几家:多户人家。 4. 晨昏:早晨和晚上。 5. 地连源上:指村庄靠近水源。 6. 桃花水:指桃花盛开时的水。 7. 城南:指南方的村庄。 8. 栎树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寄静者》。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释以及赏析: 1. 种得园成鬓已华,葛巾风致胜乌纱。 - 注释:种植好花园后,鬓发已经花白。葛巾的飘逸风格胜过了乌纱帽。 - 赏析:首句描绘了诗人辛勤劳作的成果,种植好的花园使他的头发变白,体现了他对园艺事业的专注和投入。葛巾的飘逸与乌纱的庄重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个性中的洒脱与不羁。 2. 坐来半月层城雨,吟遍今春几径花。 - 注释
【译文】 我先生碧眼惯看天,最喜欢江湖景豁然。 佳句远寻流水外,短筇闲拄白鸥边。 夕阳茅屋谁沽酒,明月芦花好放船。 二十年前旧游路,因君怅望立寒烟。 注释: 1. 先生碧眼惯看天:形容诗人的眼睛如同碧玉一样明亮清澈,能够洞察世间万物。 2. 最爱江湖景豁然:形容诗人对于江湖的景色有着深厚的喜爱之情,认为其开阔、自然、美丽。 3. 佳句远寻流水外:形容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会寻找到一些优美的诗句
相关推荐
明山西泽州人,字泰亨,号见冲。 万历五年进士。 官吏科给事中。 明习天下事,居言职,慷慨好建白。 以南北多水旱,条上治奸民、恤流民、爱富民三事。 迁工科都给事中。 论河工之弊,谓治河者决则议塞,淤则议浚,事竣即论功,淤决则委之天灾,主张久任,以责成功。 官至户部侍郎。 生卒年:?-
张廷立是一位明朝的诗人。 字诤臣,华亭人,在崇祯年间通过岁贡的方式进入文学领域。他的诗作多以边塞、战争等题材为主,表达了对家乡和故国的深情厚意,以及面对战乱时的无奈和忧虑。例如,他在《出塞》一诗中描述了征马立风鸣,烽烟南地起,都护玉关思,将军碣石情等景象,展现了他对国家边疆的关心与忧虑
堵孙正是明代诗人。 堵孙正,字寅叔,是明代著名诗人,出生于无锡。他的人生充满了波折,八岁丧父,十五岁时便投身科举考试,历经数年努力,终于累官至都督签事。在任锦衣卫期间,他身经百战,但最终不幸在清兵破城之时力竭而死,年仅二十四岁。 堵孙正处于明代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成长,他的诗歌中蕴含着强烈的时代感和深沉的历史感。其作品《龙山古墓行》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九龙山下白日荒,九龙山上愁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