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身闲即是仙,金丹何必问长年。
修真独许陶弘景,曾看袈裟习夜禅。

以下是对来复《寄神乐观邓仲修仙官 其五》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自信身闲即是仙,金丹何必问长年。
修真独许陶弘景,曾看袈裟习夜禅。

注释

  • 自信身闲即是仙:相信只要自身悠闲自在,便已经是仙人了。
  • 金丹何必问长年:追求长生的金丹之药并不需要询问长年累月。
  • 修真独许陶弘景:只有陶弘景独自允许修行。
  • 曾看袈裟习夜禅:曾经看到僧人的袈裟并学习他们在夜晚的禅修方式。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蒲庵禅师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的渴望和对于道家修炼的理解和赞美。

第一句“自信身闲即是仙”,诗人表达了一种哲学观念,即真正的神仙是那些身心自由、不受尘世羁绊的人。这里的“身闲”指的是身体上的舒适和自由,而“即是仙”则意味着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超脱。

第二句“金丹何必问长年”,则是对道教长生不老理念的一种批判或反驳,诗人认为追求长生不老的药物(金丹)并不是唯一的道路,也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等待。这里的“金丹”在道教中通常指的是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丹药,但诗人在这里似乎在表达一种更加实际和简单的修行方法。

第三句“修真独许陶弘景”,提到了陶弘景这个历史人物,他是南朝梁时期的道士,以隐居山林、炼丹求道著称。这句诗似乎是在说,只有像陶弘景这样的人,才真正有资格追求修真。

最后一句“曾看袈裟习夜禅”,则是一种对佛教修行的描写。袈裟是佛教僧侣的服装,夜禅则是在夜晚进行的冥想或修行。诗人在这里似乎是在描述他曾经看到僧人穿着袈裟,并在夜晚进行冥想的情景,这可能象征着他对某种宗教修行方式的认同或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道家和佛教修行方式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修行的理解和追求。它不仅仅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修行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