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兵众起满禾川,独秉纲常孔庙前。
血渍尚能留赤甓,心贞端不愧黄泉。
一家被寇唯存己,万古流芳只听天。
祠下清名真不朽,郡侯有石为磨镌。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元兵众起满禾川,独秉纲常孔庙前。
  • 注释: “元兵”指的是元朝的军队或势力。“禾川”可能是指某个地名。“孔庙前”指的是孔子的庙宇,通常用于象征儒家文化和道德规范。
  • 赏析: 这句诗描述了元朝军队的兴起,以及在孔子庙前坚守儒家道德的场景。这暗示了抵抗元朝入侵的决心和对儒家文化的尊重。
  1. 血渍尚能留赤甓,心贞端不愧黄泉。
  • 注释: “血渍”指的是战场上的血迹。“赤甓”是指红色的砖石,这里可能指孔子墓前的砖石。“黄泉”是道家概念,指地府或死后的世界。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即使在战争或灾难中,孔子的墓地仍然能够保存下来,反映出对孔子及其教义的尊重和信仰。
  1. 一家被寇唯存己,万古流芳只听天。
  • 注释: “寇”指的是侵略者。“流芳”意味着美好的名声或影响会流传千古。
  • 赏析: 这里强调的是即使整个家族都遭到敌人的攻击,但仍有人(如孔子)保持了自己的信念和品质,这种坚持和忠诚将会永远被记住和传颂。
  1. 祠下清名真不朽,郡侯有石为磨镌。
  • 注释: “祠下”可能是指孔子庙的所在地。“清名”指的是高尚的名声或荣誉。“磨镌”可能是指雕刻或铭刻。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对孔子庙的尊敬和纪念,以及对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赞扬。同时,也提到了郡侯(地方官员)对孔子庙的维护和保护。

综合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元朝入侵、坚守儒家道德、家族牺牲、历史传承等主题,展现了作者对孔子及其教义的深厚敬仰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文化和道德价值的赞美,以及对个人信仰和坚持的强调。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象征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