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杪雨来风有声,肩舆且并树边行。
路傍鸟去葛花落,水面鱼游莲叶生。
山接流云多变态,涧添行潦亦争鸣。
此来老子兴不浅,巾折衣沾踏草坪。
冒雨入白鹿
树杪雨来风有声,肩舆且并树边行。
路傍鸟去葛花落,水面鱼游莲叶生。
山接流云多变态,涧添行潦亦争鸣。
此来老子兴不浅,巾折衣沾踏草坪。
释义:
冒雨进入白鹿洞。
树枝上雨水落下的声音随风传来,我与轿夫并肩行走在树下。
路边鸟儿飞走,葛花落下;水面上的鱼儿在莲叶间穿梭。
山峦连接着流动的云雾,形态多变;山涧里的水增多,声音也更加响亮。
这次来到这里,我的兴致非常高,以至于衣服被雨水打湿,踩在草地上。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以白鹿洞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感悟。
首句“冒雨入白鹿”,以冒雨二字开篇,既表现了时间的紧迫和环境的恶劣,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急切和不安。白鹿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也是他的精神寄托,因此“冒雨”二字既表达了诗人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又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珍视。
颔联“路傍鸟去葛花落,水面鱼游莲叶生”,则进一步描绘了白鹿洞周围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观察鸟儿离去、葛花飘落、鱼儿游动等细节,展现了白鹿洞的宁静与和谐。同时,这些自然元素也为诗人的情感抒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颈联“山接流云多变态,涧添行潦亦争鸣”,则进一步描绘了白鹿洞周边的山水环境。诗人通过观察山峰接天、云雾缭绕、水流激荡等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同时,这些景象也为诗人的情感抒发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尾联“此来老子兴不浅,巾折衣沾踏草坪”,则表达了诗人对白鹿洞的喜爱之情。诗人用“此来老子兴不浅”来形容自己对白鹿洞的喜爱程度之深,同时也暗指自己如同老子一般超脱世俗、心无旁骛地追求自然之美。而“巾折衣沾踏草坪”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白鹿洞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整首诗通过对白鹿洞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自然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