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殿里许谁先,银蒜金铺玳瑁筵。
供奉上头亲捧案,夹纱屏外望神仙。

【注释】

①昭阳殿:唐时宫殿名,在宫禁中。②“银蒜”:银制的蜡烛。③“玳瑁筵”:用玳瑁(一种龟壳)制成的席地。这里指筵席的装饰物。④供奉:宫中侍奉皇上的人。⑤夹纱屏外望神仙:隔着屏风向外观望。⑥赏析:此诗写宫中人对皇帝的仰慕,表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某些侧面。

【译文】

昭阳殿里许谁先到,银烛、金铺、玳瑁筵。

侍奉皇帝上头亲捧案,隔着屏风外望神仙。

【赏析】

这是一首宫词,是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恋情之作。

前两句写杨贵妃在昭阳殿里的奢华生活。昭阳殿位于皇宫内,是专为杨贵妃设置的,她在这里过着富丽堂皇的享乐生活。诗人用“许谁先”、“银蜡金铺玳瑁筵”,来描写杨贵妃生活的奢侈和豪华。其中“银蜡”是指银色的烛台,“金铺”指铺设有金边的桌案,“玳瑁筵”则是指由玳瑁(一种龟壳)制成的筵席。这些词语都是形容宴会的华贵和精美。

后两句写杨贵妃在宴席上的地位和待遇。诗中的“供奉”指的是宫中服侍皇帝的人,而“上头”则是指皇帝的头部。这里用“亲捧案”来形容杨贵妃的地位,意味着她是皇帝面前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而“隔屏风”则是暗示了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距离感,使得杨贵妃仿佛置身于仙界之中,与皇帝相隔遥远。这两句话通过描绘杨贵妃在宴会上的特殊地位和她所享受的特殊待遇,突出了她与皇帝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她的尊贵身份。

整首诗通过对杨贵妃在昭阳殿的生活场景和宴会上的描写,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奢华和富丽堂皇的一面。同时,通过描述皇帝与杨贵妃之间特殊的关系以及她所享有的特殊待遇,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士之间的奢靡风气和权力斗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