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德通中夏,天威震北隅。
遐方归正朔,款塞献新俘。
清庙陈弘业,彤庭显秘图。
五兵原不战,巨寇已行诛。
将相多酬赏,寰区尽大酺。
小臣叨侍从,率武咏神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注意通晓诗意,理解诗句的意思。
“十二月二十一日献俘”是这首诗的首句,交代了献俘的时间,也点明了献俘的对象:俘虏。全诗内容紧扣这个对象展开,从俘虏被俘开始,到献俘结束,一气呵成。
第二句“睿德通中夏”,意思是说皇帝圣德通达天下,这里指代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这句诗为下文写俘作了铺垫。
第三句“天威震北隅”意思是皇帝的威势震动了北方。这里用“威震”来表达皇帝的威力,突出了皇帝的英明和威严。
第四句“遐方归正朔”意思是远方的人回归正朔,这里指的是四方归顺,表示唐朝的疆域广大。
第五句“款塞献新俘”,意思是向塞外进贡新的俘虏。这句话承接上文,进一步写俘虏的进贡情况。
第六句“清庙陈弘业”意思是宗庙陈列着宏伟的事业,这里指太宗的功德。
第七句“彤庭显秘图”,意思是宫廷里展示出祖宗的遗制。
第八句“五兵原不战”,意思是战争并非必然,这里指唐军在平叛战争中的胜利,因为唐军没有发动战争,所以取得胜利。
第九句“巨寇已行诛”,意思是强大的敌人已经铲除,这里指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
第十句“将相多酬赏”,意思是大臣和将领们得到很多的奖赏。
第十一句“寰区尽大酺”,意思是整个国家到处举行盛大的宴会。这句诗表现了唐军的威武和盛大的庆典。
第十二句“小臣叨侍从”,意思是我只是一个小臣有幸侍奉左右。
第十三句“率武咏神谟”,意思是我率领士兵歌颂神威和谋略。
第十四句“将相多酬赏”,意思是大臣和将领们得到了很多的赏赐。
第十五句“寰区尽大酺”,意思是整个国家到处举行盛大的宴会。这两句话是对前面几句的总括,也是对前面的总结。
第十六句“小臣叨侍从”,“小臣”就是小官,“叨”是荣幸的意思,“侍从”就是跟随。意思是我只是一个小官有幸跟随皇上左右,这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心情。
第十七句“率武咏神谟”,意思是率领士兵歌颂神威和谋略。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唐太宗的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将相多酬赏”,意思是大臣、将领们得到了很多的赏赐。这是对前面两句的补充说明,表明唐军胜利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唐太宗的英明,还有将领们的英勇。
【答案】
译文:十二月份二十一日献上俘虏
睿德通中夏,天威震北隅。(太宗有睿智的德政,普照四海,声威震撼北方)
遐方归正朔,款塞献新俘。(四面八方归顺,向边塞进贡新的俘虏)
清庙陈弘业,彤庭显秘图。五兵原不战,巨寇已行诛。(宗庙陈列着宏大的事业,宫廷里展示出祖宗的遗制。战争并不是非打不可的,强大的敌人已经被消灭)
将相多酬赏,寰区尽大酺。(大臣和将领们得到了很多的赏赐,整个国家到处举办盛大的宴会)
率武咏神谟。(我只是一个小臣,有幸侍奉陛下左右,率领士兵歌颂神威和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