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食邑武昌郡①,崔颢题诗黄鹤楼②。
郡北鹄山常屹屹③,楼前江水近悠悠。
凌空万古山头树,过眼千年水上洲④。
愧我莫偿山水债,不因衰暮只因愁。
注释:
①食邑武昌郡:在今湖北省鄂州市。
②崔颢题诗黄鹤楼:崔颢是唐代诗人,他曾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③鹄山:位于武汉市西南,因形状像鹤而得名。
④过眼千年水上洲:指的是江水在楼上流过,就好像看到了千年的水上洲。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一首咏物抒情诗。它以黄鹤楼为背景,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
首句“登黄鹤楼识兴”,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登上黄鹤楼来抒发自己的壮志未酬之情。这里的“识兴”可以理解为“抒发壮志”,也可以理解为“识别兴亡”,即在黄鹤楼上看到了历史的兴亡变迁。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其中,“郡北鹄山常屹屹”、“楼前江水近悠悠”两句,形象地描绘了黄鹤楼周围的景色,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而“凌空万古山头树”,“过眼千年水上洲”,则更是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最后一句“愧我莫偿山水债,不因衰暮只因愁”,则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不能报效祖国、不能实现壮志的无奈和遗憾。这里,“莫偿山水债”可以理解为“偿还不了国家的山河”,也可以理解为“还欠国家的山水之恩”。而“不是衰暮只因愁”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无奈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