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有骏马,已骋千里道。
留迹在空山,犹恋山中草。
支公有骏马,已骋千里道。
支公即指东晋著名高僧慧远禅师,他与名士谢灵运交往甚笃,曾赠诗一首《答惠开法师书》中说:“支道林(慧远)本以文义冠世,而抗志沙门,故为后进所薄。”又《世说新语·简傲》记载:“谢太傅于众坐中举玄(王弼的《老子注》)以示众曰:‘诸人莫闻此奇谈很论也。’众唯默然。后作义解,乃叹曰:‘吾昔尝闻怀子(王衍)于安期先生(许逊)前咨(询问)玄之旨(意义),今复思向言,殆不可得也!’”可见当时佛教盛行,而慧远却“抗志沙门”,潜心修禅。这首诗就是咏慧远的马迹石。
留迹在空山,犹恋山中草。
马迹石是一块刻着马形的巨石,据传是慧远禅师当年骑马过处,留下了足迹,所以这块石头被称为“马迹石”。诗人通过描写马迹石,抒发了对慧远禅师的怀念之情和对佛法的向往之心。
注释:
支公:东晋僧人慧远。
骋:马跑。
空山:幽静的山岭。
犹:还、仍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慧远禅师的赞美之作。诗中通过描绘马迹石,表达了慧远禅师的坚贞不渝和对佛法的追求精神。诗人通过对马迹石的描述,将马迹石拟人化,使之成为一位忠心耿耿的战士,永远怀念着他曾经驰骋过的战场——支硎山。这种写法新颖独特,富有诗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慧远禅师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