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亦可隐,青山何处买。
得见云门高,难见云门矮。
载酒上云门,白云正叆叆。
曲曲洱与洋,茫茫灌东海。
千古多变更,山青浑未改。
吁嗟乎云门秋,云门春,出入云门多少人。
我登云门不忍下,俯瞰荒冢满郊野。
莫怜垒垒是无情,应有曾上云门者。
【译文】
云门山也是可以隐居的地方,青山哪里买得到?
见到高高的云门山,却难见矮矮的云门山。
带着酒登上云门山,白云正笼罩在天空。
曲曲折折洱海洋,茫茫灌东海。
千古多有变革改换,青山始终未改变。
唉呀,叹息吧!云门山啊,春去秋来,有多少人出入过云门山。
我登上云门不忍心下来,俯瞰荒冢满郊野。
别怜惜那些垒垒是无情的,应有曾经上过云门山的人。
【注释】
云门:指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境内的苍山十九峰之一的玉带云冈。
青山何处买:青山买不到,意谓不可求。
云门高:指高大的山峰。
得见云门高,难见云门矮:指高处难于攀登,低处易于抵达。
云门:指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境内的苍山十九峰之一的玉带云冈。
载酒上云门:带着美酒登山,指游赏名胜古迹。
叆叇:同“霭”,云雾。
曲曲:曲折。
洱(zé):水名。源出云南大理,流至洱源县入金沙江。
洋:泛指大海。
灌:通“溉”,灌溉。
云门秋,云门春:即春秋两季游览云冈。
莫怜:不要怜悯。
垒垒:堆积的样子。
无情:没有情感。
曾上云门者:曾经攀登过云门的人。
【赏析】
此诗写登苍山十九峰之一玉带云冈(即云门山)所见景物及感受,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首句说:“云门亦可隐,青山何处买。”以问语起头,言下之意是说“云门”虽为名山大川,但人们也可以隐逸其中;而青山却是无处可买的,意在突出云门山之幽雅、秀丽,与人间红尘相对照。二句说:“得见云门高,难见云门矮。”这两句是说,虽然能见到高峻险拔的山峰,却难以见到平缓低矮的山岭。这里既是说云门山的特点,也暗示了游人登山时的观感。三、四句说:“载酒上云门,白云正叆叇。”“载酒”表明游人登山时心情愉悦,兴致勃勃。云冈一带,云雾缭绕,景色迷人,令人心旷神怡。五、六句说:“曲曲洱与洋,茫茫灌东海。”“曲曲”和“茫茫”都是形容洱海和东海的广大无边。“曲曲”、“茫茫”两词连用,既突出洱海和东海的浩瀚无涯,又衬托出云冈之小,更显得云冈山势之高耸入云,引人遐想。七、八句说:“千古多变更,山青浑未改。”这是说,自古以来世事变迁很多,但苍山依旧青翠碧绿,从未改变。诗人通过“千古”、“山青”等词语强调了苍山永固不移的特点,从而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深深眷恋之情。九、十句说:“吁嗟乎云门秋,云门春,出入云门多少人?”这两句感叹云门山四季如画,游人不绝如缕。“吁嗟乎”是叹词,意思是“唉呀”。诗人以感叹的语气表现了自己对云门山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十一、十二句说:“我登云门不忍下,俯瞰荒冢满郊野。”这两句写诗人不愿离去,而是站在山上俯瞰下面荒芜的坟地。这里的“不忍下”表明了诗人对这片坟地的感情,他不忍看到这片荒凉的景象,也不忍心看到这些坟墓的主人长眠于此。十三、十四句说:“莫怜垒垒是无情,应有曾上云门者。”这两句是说,不要可怜那堆积成堆的泥土和石块,因为一定有许多人曾经攀登过这云冈。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云冈的赞美之情,同时暗喻着云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民族魂的代表。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开阔,通过对苍山十九峰中的玉带云冈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民族精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