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容峰下是乡邦,未许归帆溯浙江。
天下文章宁有几,斗南人物恐无双。
心期久与三乘契,笔力真能九鼎扛。
投老著书浑不倦,颇闻中夜坐灯窗。
【注释】
芙容:指芙蓉,这里代指诗人的家乡。景濂:诗人的字。三乘:佛教语,谓菩萨之修持有三乘。九鼎扛:传说中禹铸九鼎,其重无比,比喻文章或著作的分量。
【赏析】
此诗为怀念宋学士景濂而作。景濂,字景濂,号南野,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曾任翰林学士,后因得罪权臣而被贬谪到岭南,晚年仍致力于著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景濂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联:“芙容峰下是乡邦,未许归帆溯浙江。”
芙蓉峰下就是我的家乡,我怎能允许自己乘着归家的船逆流而上,回到浙江去呢?
芙蓉峰在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境内,是江西三大名山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诗人以“芙蓉”喻其家乡,既点明了地点,又渲染了氛围。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也流露出自己不能回乡的无奈和遗憾。这两句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
颔联:“天下文章宁有几,斗南人物恐无双。”
天下的文章能有几千种,但能够与景濂先生相提并论的人才恐怕只有你了。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景濂先生的深深敬佩。他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而且博学多才,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文采飞扬,堪称一代宗师。他的才华横溢,无人能及,可以说是天下难寻第二人。这句诗既是对景濂先生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的激励和鞭策,鼓励自己要向景濂先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颈联:“心期久与三乘契,笔力真能九鼎扛。”
我期待着能够与您长久地结为知己,共同探讨学问;我也相信您的笔力强大无比,足以支撑起一座宏伟的宫殿。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景濂先生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兴趣和志向,相互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景濂先生的敬仰之情。他相信景濂先生的学识和才能,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和领袖。
尾联:“投老著书浑不倦,颇闻中夜坐灯窗。”
年老之后依然坚持写作,从未感到疲倦;我还听说您在深夜里坐在灯旁读书写字。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景濂先生的敬仰和羡慕。他看到景濂先生虽然已经年老,但仍保持着勤奋的学习态度和高尚的品德,令人敬佩不已。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景濂先生的关心和担忧,希望他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不要因为年老而有所懈怠。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濂先生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景濂先生的深深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自己对于学问和人生的追求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