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移家处,来寻路不迷。
鸡鸣深巷里,门掩断桥西。
招隐仍栽桂,看山独杖藜。
平生厌尘事,今日遂幽栖。

这首诗是诗人赠予友人卜居的,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句“高士移家处”,描绘了一位高雅之人迁居新居的场景。这里的“高士”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他们选择远离尘世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而“移家处”则暗示了一种改变生活环境、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状态的意愿。

次句“来寻路不迷”,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新的住所周围寻找道路的情景。这里的“来寻”表示诗人主动去寻找,而“不迷”则暗示着诗人在寻找过程中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第三句“鸡鸣深巷里”,描绘了诗人在清晨听到鸡鸣声的情景。这里的“深巷”指幽静深远的巷子,而“鸡鸣”则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诗人通过听到鸡鸣声,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四句“门掩断桥西”,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进入新居后的情景。这里的“门掩”表示诗人将家门关闭,而“断桥西”则暗示着诗人选择了一个较为偏僻的地方作为居住之所。这种选择可能是出于对外界干扰的担忧,或者是为了追求更加纯粹的生活体验。

第五句“招隐仍栽桂”,表达了诗人继续隐居生活的愿望。这里的“招隐”指的是寻求隐居的生活,而“栽桂”则意味着种植桂花树。桂花是一种芳香四溢的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愿景。诗人通过栽种桂花树,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六句“看山独杖藜”,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欣赏山水的景象。这里的“看山”表示观看远处的山峰,而“独杖藜”则意味着诗人独自行走在山路上,依靠一根藜杖作为支撑。这种独自行走的方式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孤独的思考和对于自我的探索。

第七句“平生厌尘事”,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排斥。这里的“平生”表示整个人生历程,而“厌尘事”则意味着厌恶世俗中的种种纷扰和烦恼。诗人通过这句话,展现了自己对于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八句“今日遂幽栖”,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这里的“遂”表示终于、最终的意思,而“幽栖”则意味着隐居生活。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了对于隐居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于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富有画面感和情感张力。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想象。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深情,充满了诗意和哲思,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