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弥湖水外,叠岭削青冥。
十丈涵霜境,三春洗翠屏。
山寒果自落,石古草留青。
日夕迷归路,樵声亦可听。
【注释】
弥弥:水名。
叠岭:山峦重叠。
十丈涵霜境:十丈深的湖面像覆盖着一层薄霜。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
果自落:果实自然落地。
石古草留青:石头陈旧,草木依然苍翠。
夕归路:傍晚归家的道路。
樵声:砍柴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以“瓮山”为题,通过对瓮山四季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瓮山的秀美风光。
首句“弥弥湖水外”,点明了瓮山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弥弥湖水清澈透明,倒映着周围的风景,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次句“叠岭削青冥”,描述了瓮山连绵起伏的山峦,如同削去青冥一样陡峭,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这句诗通过对山峦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瓮山的自然风貌。
第三句“十丈涵霜境”,描绘了瓮山湖面的景色。十丈深的湖面像覆盖着一层薄霜,显得格外清冷。这句诗通过对比湖面与周围的景色,突出了瓮山湖泊的独特之美。
第四句“三春洗翠屏”,描述了春天时瓮山被绿树环绕的景象。三个月的时间里,绿色的植被不断生长,使得瓮山如同一块翠绿的屏风。这句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瓮山的美丽与生机。
第五到六句“山寒果自落,石古草留青”,通过写山中树木和石头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变迁和自然界的循环。诗句通过对比山中不同部位的植物状态,强调了时间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内在联系。
最后两句“日夕迷归路,樵声亦可听”,描述了傍晚时分山林中的景色。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山林中的小路变得模糊不清,而砍柴人的声音却清晰可闻。这句诗通过对傍晚山林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瓮山四季不同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