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香澹澹出花枝,清夜窗纱坐起迟。
最爱月明愁见月,月痕犹喜侍儿知。

【注释】:

月上花梢几许——问侍儿:问侍者,即侍女。花梢:指花枝。几许:多少。

晚香澹澹出花枝,清夜窗纱坐起迟——晚香:晚上的花香。淡澹:淡淡的样子。出花枝:指月光从花枝间透出。清夜:深夜。窗纱:窗帘。坐起迟:起身晚。

最爱月明愁见月,月痕犹喜侍儿知——最爱:最喜爱。月明:明亮的月光。愁见月:因忧愁而看见月亮。月痕:指月亮在窗户上的投影。犹喜:仍然喜爱。

【赏析】

《浣溪沙·咏元宵》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词人以咏元宵节赏灯的热闹场面,抒发自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并借赏灯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问侍儿、月上花梢几许?”这一句是词人与侍儿对话的开始。词人首先询问侍儿,当月升到最高时,花枝上露水有几滴?这是词人向侍女询问的一个细节。这一问,看似平常,却暗含了丰富的情感色彩。侍儿回答后,词人接着又询问:“晚香澹澹出花枝,清夜窗纱坐起迟。”这里的“晚香”,是指夜晚的花香气。“淡澹”形容花香味清淡,不浓烈。“出花枝”指的是月光透过花枝投射下来,形成了一种朦胧的美。“坐起迟”表明词人因为闻到花香而感到心旷神怡,因此起床晚了一些。

词人用“最爱月明愁见月,月痕犹喜侍儿知。”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他渴望得到这种美好的心情。这里的“月明”指的是明亮的月光,“愁见月”则是因为他看到美丽的月光而产生的忧愁。而“月痕犹喜侍儿知”则表达了他对于这份美丽的喜爱之情。

这首词通过描绘元宵节的夜晚景象,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词人既赞美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侍儿的描述,也展示了作者对身边人的关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