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沙日午雾犹含,萧瑟风光三月三。
扑地柳花新燕子,不由人不忆江南。
【注释】
忆江南:词牌名。又名“江南好”、“采莲令”。此调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五十六字,平韵。上片四句,下片六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寒沙:指荒凉的沙滩。日午:中午。雾犹含:仍似有雾气笼罩着。萧瑟:形容风声、雨声等声音凄凉。三月三:即清明节,古人认为清明时节天气寒冷,草木凋零,故有寒沙之语。燕子:候鸟,每年春天从北方飞来过冬,秋天又飞回南方去。
译文
冷清的沙滩,中午时分还被雾气笼罩;凄冷的景色和三月三的节气一样。
扑地的柳絮像新燕一样飞舞,使人不禁思念起江南。
赏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首词。全词以清新的景物描写和委婉的情思,抒发了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寒沙日午雾犹含,萧瑟风光三月三。”这两句写景。首句写时间、地点,点明季节和气候。次句写景中见情,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烘托作者内心的悲凉。第三句进一步渲染这种悲凉的气氛。这里,既写景,也寓情于景之中。“萧瑟”二字,概括了整个画面的气氛。
“扑地柳花新燕子,不由人不忆江南。”这两句是全词抒情部分,也是感情最为充沛的部分。“扑地”“不由人”都极言其多而纷乱,“扑地柳花”与“不由人不”相呼应。一个“新”字,一个“不”字,都写出了燕子的活跃可爱、生机勃勃的特点,反衬出词人的伤感心情。
本词在艺术表现上有其独特之处。它一反一般词作中对春光美景的尽情描摹,而是侧重于描绘暮春时节的萧瑟气氛和作者触景生情的内心感受。这种写法虽不如一般的写景之作那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更符合词人特定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