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切秋声虫络丝,入帘残月似蛾眉。
愁心不逐闲云散,长比寒沟月照时。
注释:
秋夜里,凄切的秋声中,蟋蟀叫声络绎不绝,仿佛在织着丝网,它们的声音进入帘栊,残月如蛾眉般斜依窗前。忧愁的心绪不随那闲散的云气而消散,却总是比寒沟中的月亮更加长久地照着大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的是作者深夜独处时的所见与所感。
首句“凄切秋声虫络丝”,用拟人的手法将秋天的声音写得形象生动。秋风中,树叶沙沙作响,好像无数小虫子在唧唧地叫个不停;又好像有人在用细绳络线,织成一幅幅精巧的丝网,使整个山林都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入帘”三字写出了蟋蟀声音的细微和连绵,仿佛它们的声音已经渗透到窗子里面去。“残月如蛾眉”是说,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挂在天空,它的形状恰似美人蛾眉。这里的“如”,即像的意思。“残月”指的是月亮已不是满月。“蛾眉”指的是美人的眉毛,这里用来比喻月亮的样子。
第二句“愁心不逐闲云散”,以“愁心”指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感受。“闲云”在这里是指那些飘浮不定、没有目的或归宿的游子般的人。“不逐”即不让,指自己的心情不被这些游子般的人带走。“长比寒沟月照时”,这句诗通过对比,进一步表现了自己的愁心之重。“寒沟”指的是深沟,暗喻自己的内心深处,“月照时”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长比寒沟月照时”的意思是说,我的愁心永远也不会被那些没有目的或归宿的人带走,就像那寒冷的深沟里永远有月光照耀一样。
全诗采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把秋夜的景色和自己的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寂寞和愁思的感受。同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