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发满东风,猩血妆成万朵红。
银烛不来烧夜永,春情都付白头翁。
【注释】
海棠花发满东风:春风拂动海棠,花儿盛开。
猩血妆成万朵红:用鲜血将花朵染成红色。
银烛不来烧夜永:点不起的蜡烛,使得整个夜晚更长。
春情都付白头翁:春情全部寄托给年老的翁人。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叹春花与老翁相依为命的佳作。诗的前两句写春花,后两句咏叹老人,一花一老,相依为命,寓意深刻,耐人品味。
首句“海棠花发满东风”,写春风和煦,花儿盛开。这里的“东风”是指春天的暖风,它吹散了冬日的严寒,带来了生机。“海棠”是一种美丽的花木,这里借指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海棠花开的景象,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面。同时,这句诗句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为下文的咏叹奠定了基础。
次句“猩血妆成万朵红”,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海棠花比作一个正在化妆的女子,用鲜血将其涂抹成鲜艳的红色。这一形象生动、鲜明而有力,使整幅画面更加丰富多彩、栩栩如生。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春天的繁华与热闹。
第三句“银烛不来烧夜永”,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渲染。诗人以“银烛”代指明月,暗喻着月亮的清冷孤寂。而“烧夜永”则意味着月光照亮了整个夜晚。这句诗既写出了春夜的美丽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之情。
最后一句“春情都付白头翁”,则是全诗的高潮与结尾。诗人通过对“白头翁”这个人物的描写,将春情寄托给了这位年迈的老人。这里的“白头翁”既可以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也可以理解为春天的象征——因为春天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而那些青春年少的人们却已逐渐老去。所以,这句诗句既是对老人的赞美与敬仰,又是对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感慨。
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通过对春花与老人的形象塑造与相互映衬,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人生之美好的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的语言优美、韵律和谐,读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