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历燕赵,抚剑黄金台。
昭王在何许,遗迹空蒿莱。
是时穷秋后,朔漠悲风来。
惊沙掩白日,六龙就西颓。
羁怀无与欢,俯仰独徘徊。
徘徊将安之,零泪曾沾怀。
【注释】:
杂诗十首 其二
远游历燕赵,抚剑黄金台。
昭王在何许,遗迹空蒿莱。
是时穷秋后,朔漠悲风来。
惊沙掩白日,六龙就西颓。
羁怀无与欢,俯仰独徘徊。
徘徊将安之,零泪曾沾怀。
赏析:
《杂诗》共作十首,这是其中第二首。这首诗的主旨是抒写诗人对昭王的怀念之情。全诗从“抚剑”开始,到“零泪曾沾怀”,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把诗人的思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远游历燕赵,抚剑黄金台。”这两句是说诗人远游到了燕赵地区,手抚着宝剑,想到当年秦昭王在这里筑起的黄金台。“远游”二字,表明了诗人的行踪和心情。诗人为了实现报国之志,不惜远游,来到燕赵之地,他怀着一腔热血,挥舞着宝剑,想为国建功立业。但是,由于奸臣当道,壮志难酬,于是,他想到了“黄金台”——这是战国时代奏王置士贤者之处。诗人用这两个字,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知遇的心情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昭王在何许,遗迹空蒿莱。”这两句是说昭王已经不在人世了,他的遗迹只能在蒿草丛生的土地上显现出来,而那些遗迹也随着时光流逝而消失殆尽了。诗人运用“蒿莱”这一词,不仅写出了历史的变迁,而且也表达了对故去君主的追忆和怀念之情。昭王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雄才大略,使他成为一代英主。然而,这位英明的君主却在位时被谗言所害,后来客死于外乡,其遗迹也随岁月而消逝。诗人在这里运用“蒿莱”一词,既点明了昭王已逝的事实,又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命运和遭遇。
“是时穷秋后,朔漠悲风来。”这两句是说此时已经是深秋时节,北方的寒风吹来,带来了一种悲凉的感觉。诗人在这里用“朔漠”二字写出了季节的特点,也暗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悲风来”三字,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情绪,也表现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心。
“惊沙掩白日,六龙就西颓。”这两句是说飞沙遮天蔽日,太阳都看不见了,那六条神龙也就只剩下了一条,往西边坠落。“惊沙”、“掩白日”三字,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当时的恶劣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惶恐不安。“六龙就西颓”一句,既写出了国家的衰败之势,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之情。诗人在这里运用了神话传说中六龙的形象,寓意了当时的政治局势。
“羁怀无与欢,俯仰独徘徊。”这两句是说诗人心中的羁绊难以摆脱,无法找到欢乐之所,只能左右摇摆,无所适从。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和思绪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徘徊将安之,零泪曾沾怀。”这两句是说诗人在徘徊不定之际,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泪水不禁洒落下来。诗人在这里用“零泪”一词,既写出了自己的悲伤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译文】:
我离开京城去外地做官,身不由己啊!
你在哪里呢?如今我已远离家乡。
秋天到来的时候,北风吹来,带来凄凉之感。
飞扬的尘土遮住太阳,只留下一条神龙向东边坠去。
我的羁绊难以摆脱啊!只能左右摇摆。
我左顾右盼不知如何是好。
心中满是愁苦啊!眼泪不断滴落湿透了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