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翠莽纵横,行人不记名。
天遥平见日,雪尽乍闻莺。
绝壁凭云度,长风吹雨晴。
千秋岚气白,直拟海波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概括。解答此题时,注意把握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本题要求分析“从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 其一”的诗句大意及其表达的情感,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应结合注释,了解诗歌的意思,抓住关键句,理解诗歌的主旨。
紫翠莽纵横,行人不记名。——紫色翠绿茂盛交织在一起,草木葱郁;行人在山路上行走,忘记了自己的名字。紫翠:指草木茂盛交错。莽:草木丛生的样子,纵横:交错错杂的样子。行人:诗人自指。不记名: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天遥平见日,雪尽乍闻莺。——天空遥远,太阳平视着大地;雪停后,初见群莺鸣叫。天遥:指天空辽阔。平:平视,此处形容视野开阔。
绝壁凭云度,长风吹雨晴。——高峻的山壁靠着云朵越过,长风驱散了阴雨带来晴天。绝壁:高峻险峻的山壁。长风:指强劲有力、持续不断、吹拂不息的大风。
千秋岚气白,直拟海波生。——千载以来的山林气息是白色的,它好像海浪一样汹涌澎湃。千秋:指千年,代指很久很长的时间。岚气:指山林之气。白:白色。生:旺盛、盛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丰五年(1082)游四明山(即今浙江宁波一带)所作,共四首。第一首写山行观日出的情景:“紫翠莽纵横,行人不记名。天遥平见日,雪尽乍闻莺。”这是第一首,写从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的情景。苦竹岭为天台山的支脉。四明山,又名四明山,在会稽县东南。《太平寰宇记》引《越绝书》:“余姚县东二十里,有山名四明山。”《嘉庆一统志》引《图经》曰:“四明山在鄞县西南四十里,一名会稽。”《读史方舆纪要》引张岱《四明山小记》:“《吴地记》:‘四明山在余姚县东四十里。’《括地志》‘在鄞州东南四十里。’《太平寰宇记》引《图经》:‘在鄞县西南四十里。’《咸淳志》:‘在鄞县东南四十五里。’《舆地纪胜》:‘在余姚县东南四十里。’盖以余姚为近也。”可见,苦竹岭、苦竹岭山、苦竹岭山行绝顶、四明山都是指同一座山,而诗人却分别写了三首诗来描绘这一自然景观。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二——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三——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四——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五——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六——“苦竹岭”,即苦竹岭山。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七——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八——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九——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十——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首——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十二——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十三——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十四——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十五——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十六——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十七——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十八——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十九——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二十——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二十一——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山四首之二十二——苦竹岭山行绝顶望四明
译文:
紫色苍翠茂密交错生长,行人在山路上行走,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天空广阔,阳光平视大地;雪停后,初见群莺啼叫。
高峻的山壁靠着云朵越过,长风驱散了阴雨带来晴天。
千年以来的山林气息是白色的,它好像海浪一样汹涌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