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去不远,细柳自芊绵。
渐出高墉外,初临暮水前。
澄溪鸣短棹,归鸟带残烟。
空壑人稀至,馀晖照野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东门》。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步出城东门
- 诗句解析:这是整首诗的开头,描述了诗人从东门外出发的情景。“步出城东门”表达了一种离别的情绪,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即将开始新旅程的期待。
东城去不远,细柳自芊绵
- 注释与赏析:这里提到的“东城”,指的是诗人居住或活动的地方。“细柳自芊绵”形容了东城附近的景象,细长柔软的柳条在风中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稍带离愁的氛围。
渐出高墉外,初临暮水前
- 注释与赏析:这里的“高墉”是指城墙,而“暮水”则指天色渐渐暗下来时的河流。诗人走在城墙外,迎接他的是夕阳下逐渐平静下来的河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开熟悉的环境时,感受到的一种宁静和安详。
澄溪鸣短棹,归鸟带残烟
- 注释与赏析:这里描述的是溪流和归巢的鸟儿。“澄溪鸣短棹”中的“澄溪”可能指的是清澈见底的小河,而“鸣短棹”则暗示着小船轻快地划过水面的声音。“归鸟带残烟”则描绘了傍晚时分,归巢的鸟儿带着晚霞的余晖,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空壑人稀至,馀晖照野田
- 注释与赏析:最后两句描写了诗人所到达的空旷山谷。“空壑人稀至”意味着山谷里人迹罕至,显得格外幽静。“馀晖照野田”则表现了夕阳西下时,余晖洒满田野的美丽景象。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态度。
译文
走出城外的大门,不远处就是东城。那里有细细柔柔的柳枝,随风轻摆。我一步步走出城墙,来到高高的城墙之外,眼前是一片平静的河水,映照着落日的余晖。溪边传来小船划动的声音,天空中飞回的鸟儿,还带着晚霞的余辉。山谷里的小路人迹罕至,太阳渐渐落下,把余晖洒满了田野。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孤独和宁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