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遗像锁荒祠,尚忆孤身百战时。
诸葛事繁那得久,留侯貌弱到今疑。
绛帷香气衣冠暗,石栋斜阳薜荔垂。
曾是当时骑马地,烟中往往见旌旗。

【注释】

任公祠:指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的祠堂。

萧萧遗像锁荒祠,尚忆孤身百战时。

诸葛事繁那得久,留侯貌弱到今疑。

绛帷香气衣冠暗,石栋斜阳薜荔垂。

曾是当时骑马地,烟中往往见旌旗。

【译文】
在荒凉的荒祠里,陈列着文丞相(文天祥)的遗像,我还记得当年他在战火中英勇奋战的情景。
诸葛亮的事繁多哪能长久,留侯(张良)貌相虚弱到现在还有人怀疑。
帷幔中飘出淡淡的香气,衣冠暗淡无光,石柱上斜阳映照,薜荔草随风摇曳。
曾经是文丞相骑马的地方,烟雾缭绕中常常看见旌旗。

【赏析】
《任公祠》一诗是作者于淳佑八年(1248年)为纪念爱国诗人文天祥而作。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大臣,他一生坚持抗元,至死不降。他的事迹和精神,在历史上一直受到推崇。作者写这首诗,旨在表彰文天祥的忠贞不屈,同时表达了对文天祥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联“萧萧遗像锁荒祠,尚忆孤身百战时”,开篇便以萧瑟的秋风、荒芜的祠堂勾勒出一个凄凉的景象,接着又提到自己仍然记得当年文丞相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形。这一句中的“遗像”与“孤身百战时”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表现出文丞相的忠诚和勇敢,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哀愁。
颔联“诸葛事繁那得久,留侯貌弱到今疑”,进一步描绘了文丞相的丰功伟绩和后世对他容貌外貌的质疑。这里的“诸葛事繁”指的是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而“留侯貌弱”则可能是指张良的相貌并不出众。这两个比喻既赞美了文丞相的卓越功绩,又讽刺了那些对他的外貌进行无端猜测的人。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文丞相的无限敬仰和对那些轻浮言论的不满。
颈联“绛帷香气衣冠暗,石栋斜阳薜荔垂”,描绘了任公祠内的景象。绛帷(红色帷幕)散发出阵阵香气,但人们的衣冠却显得有些暗淡无光;石柱上斜阳照耀,薜荔草随风摇曳。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转。
尾联“曾是当时骑马地,烟中往往见旌旗”,则是回忆过去的战争场景。曾经是文丞相骑马驰骋的地方,现在烟雾缭绕中常常能够看到旌旗飞扬。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赞美文丞相的丰功伟绩和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