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高锁处,飞鸟不能过。
雉堞连群嶂,风烟俯大河。
代更千战少,势在一夫多。
入夜闻刁斗,军声壮若何!
【注释】潼关:古关隘名,在今河南陕县。
【赏析】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时,诗人由潼关南行至商州(今陕西商县),途中写下了此诗。首联“关门高锁处”四字,是全诗的警策句。它既点明了地点,又写出了当时战乱频繁的局面:“高锁”,表明形势严峻;“不能过”,说明守关将士英勇善战。颔联“雉堞连群嶂,风烟俯大河”二句,描绘了潼关的雄姿。“群嶂”,指重重叠叠的高山;“大河”指黄河。两句中,“雉堞”、“群嶂”对仗工整,而“俯”与“连”则使景物浑然一体,气象恢宏,意境苍茫;尾联“入夜闻刁斗,军声壮若何!”则是写潼关夜景及戍楼的号令声。诗人以“入夜闻刁斗”作为过渡,自然引出下句“军声壮若何”。“刁斗”为古代行军用的铜壶滴漏器,这里借以形容号令声如雷霆万钧,震撼人心。这两句诗,不仅点明潼关夜景的壮美,而且烘托出潼关戍楼的雄伟,更突出了潼关将士奋勇抗敌的精神。此诗结构紧凑,一气呵成,语言朴实流畅,音节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