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雄心慕远征,由来几欲请长缨。
灭吴应著沉碑绩,谕蜀堪传作檄名。
燕市旧分官柳嫩,塞垣新寄陇梅清。
亦知羌笛多凄断,遮莫临风弄数声。
这首诗的原文是:
少小雄心慕远征,由来几欲请长缨。灭吴应著沉碑绩,谕蜀堪传作檄名。燕市旧分官柳嫩,塞垣新寄陇梅清。亦知羌笛多凄断,遮莫临风弄数声。
逐句释义:
- 少小雄心慕远征,由来几欲请长缨。
- 这是第一句,表达了年少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和梦想,渴望参与远征的行动。”慕远征”表示对远方或未知领域的向往。”由来几欲请长缨”说明这种愿望已经存在很久了,一直想要得到一根长长的缨绳以备出征。
- 灭吴应著沉碑绩,谕蜀堪传作檄名。
- 第二句继续描绘了作者的理想和抱负。”灭吴应著沉碑绩”意味着在消灭吴国(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东晋)的时候,应该留下深刻的功绩和纪念碑。”谕蜀堪传作檄名”则表明在说服蜀国接受某种观点或政策的时候,应该能够通过言辞打动人心,留下美好的声誉。
- 燕市旧分官柳嫩,塞垣新寄陇梅清。
- 这是第三四句,描述了作者对过去和现在的不同感受。”燕市旧分官柳嫩”指的是曾经在燕京的官员府邸中,新种下的嫩柳树象征着新生或希望。”塞垣新寄陇梅清”则表达了现在在边塞城墙上寄送的陇山梅花,虽然环境艰苦,但依然保持其清新和高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不同景象,反映了时间的变迁和个人境遇的变化。
- 亦知羌笛多凄断,遮莫临风弄数声。
- 这是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感怀和对未来命运的无奈。”亦知羌笛多凄断”意味着他意识到羌笛的声音常常是悲伤和凄凉的,这与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相契合。”遮莫临风弄数声”则表达了即使面对这样的音乐,他也愿意去聆听并享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尽管这种享受可能带有一定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展现了诗人年少时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切感慨。诗中的“灭吴”、“谕蜀”、“燕市”、“塞垣”等关键词都带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感又充满了个人情感色彩。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经历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深深思考和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