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光暮,飞花半落溪。
山深云自住,日午鸟频啼。
问字余将笈,寻芳谁杖藜。
远从司马御,此地足幽栖。
三月的春光已近尾声,落花半落溪中。
山深云自住,日午鸟频啼。
问字余将笈,寻芳谁杖藜。
远从司马御,此地足幽栖。
注释:
三月:指农历三月,春天。
春光暮:指春天快要过去的意思。
半落溪:落了一半在水里。
山深云自住:指山峰深处的云雾自然地停驻在那里,不飘动。
日午:中午。
谁杖藜:谁用拄杖。
远从司马御:指跟随司马(这里指张大司马)到茂屿庄。
司马御:指张大司马。
幽栖:幽静的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与张大司马同游茂屿庄时所作。全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三月春光暮”描写了春天即将过去的景象,暗示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次句“飞花半落溪”则描绘了落花满溪的美景,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第三句“山深云自住,日午鸟频啼”进一步描绘了山间云雾的自然现象,以及鸟儿在阳光明媚时鸣叫的生动画面。第四句“问字余将笈,寻芳谁杖藜”则表现了诗人在茂屿庄寻找字帖和欣赏花草的情景,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最后一句“远从司马御,此地足幽栖”则是诗人表达自己渴望隐居的愿望,希望远离尘世的喧嚣,过上宁静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追求隐逸生活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