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直入武陵溪,树密烟深白鸟啼。
拂棹野花人不识,穿林乱水路还迷。
云山半绕芳亭外,茅屋偏多曲岸西。
风物尚馀秦代古,家家犹自饭蒸藜。
【注释】
武陵:地名,在今湖南省常德县。庄:别墅、庄园。
“探幽直入”句:意思是说诗人深入到武陵溪谷去探索幽深的景致。
“拂棹野花”二句:意思是说诗人在野花丛中划船,却因树密而看不见人,因为乱流而感到迷失方向。
“云山”二句:意思是说山峰云绕,芳亭外有美丽的景色;茅屋偏多,曲岸西侧有美丽的风景。
“风物尚余”二句:意思是说风物依旧保留着秦代遗留下的遗迹,虽然农家已没有饭蒸藜(一种野菜)吃,但人们还喜欢用它作菜。
【译文】
深入武陵溪谷去探寻幽深的景观,树林茂密烟雾缭绕白鸟啼鸣不停。
在野花中划船而不知有人,穿林间乱流迷路了。
山半环抱着芳亭之外,茅屋较多偏居曲岸西边。
风物犹存秦代遗迹,农家已无饭蒸藜菜。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与友人同至武陵山庄游玩之作。首联写进入武陵山庄后所见景色,颔联承上启下,写出游武陵的情趣所在。中间两联写游武陵途中所感。尾联则点出此行的目的。
首联“探幽直入武陵溪,树密烟深白鸟啼。”两句写初入武陵山庄的景色。“探幽”指探访幽深之处,“直入”说明诗人兴致勃勃,一路直往武陵深处走去,“树密”表明此处山高林密,遮天蔽日。“烟深白鸟啼”写山中树木浓密,云雾迷蒙,鸟儿啼叫不停。这两句写景,既写出了武陵山庄的幽深,又渲染了气氛,为下文写游武陵山庄的情趣做了铺垫。
颔联“拂棹野花人不识,穿林乱水路还迷。”两句写游览武陵的情趣所在。“拂棹”指划船,“人不识”即没有人认识,“穿林乱水”,即穿行于森林之中,乱流不止。这两句写游客乘舟穿林,因树密而不见人影,因乱流而迷途。这里既写出了武陵山庄的风光秀美,又写出了游人对此美景的赞叹之情。
接下来三联,写游武陵途中所见景色。“云山半绕芳亭外,茅屋偏多曲岸西。”“云山半绕”,指山上云雾缭绕,“芳亭外”指山外有座亭子。“茅屋偏多”指山中茅屋较多,“曲岸西”指山中有条曲折的岸线。这两句通过写山中的云雾、亭台、茅屋和岸线来写武陵山庄的自然风光之秀美。
最后两句写武陵山庄的风物仍保存着秦代遗迹,虽然农家已无饭蒸藜菜,但人们仍然喜爱用它做菜,表现出对武陵风物的留恋之情。
这首诗以游武陵山庄为题材,描写了山庄的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作者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