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听,女言女义。
不至公门,嗟嗟柰何。
朝倚柱而吟,暮倚柱而歌。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求。
为家吾宁为地上之茂草,诚不忍负岩墙而生。
【注释】
漆室女操:女子的诗歌,以“操”为篇名。
父母不听:不听从父母的话。
女言女义:说的是女子的言谈和行为符合女性的美德。
不至公门,嗟嗟柰何:如果到了朝廷的大门,又怎么办呢?
朝倚柱而吟,暮倚柱而歌:早晚靠着柱子低声吟唱。
知我者谓我心忧:知道我心中忧愁的人,认为我是有心事。
不知我者谓我求:不知道我的人,说我在向别人索取什么。
为家吾宁为地上之茂草,诚不忍负岩墙而生:为了家庭,我宁愿像地上长满了茂盛草木那样默默无闻地活着,实在不忍心辜负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却要背井离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女子的诉说,表达了她对父母不理解、不重视自己的感情,以及自己内心忧郁、不安的情绪。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深沉真挚,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首句“父母不听”,点明女子的诉求与父母的意愿相悖,无法得到支持和理解。接下来,她列举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不至公门,嗟嗟柰何”,意思是说如果到了朝廷的大门,又该怎么办呢?这里表达了女子的焦虑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她对官场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第二句“朝倚柱而吟,暮倚柱而歌”,进一步描绘了她在家中的情景。她白天依靠着柱子低语吟唱,夜晚则依靠着柱子高歌抒发心中的愁绪。这里的“吟”、“歌”都是表达内心情绪的方式,而“倚柱”则是她在寂静的环境中寻求安慰的象征。这一句既表现了她的孤独无助,也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接下来的两句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求”,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她知道了解自己的人会关心她的忧愁,但不了解她的人却以为她在向他人索要什么。这两句诗揭示了她的内心痛苦,她渴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又觉得这种要求太过自私和不切实际。这种矛盾和挣扎使得她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
最后两句“为家吾宁为地上之茂草,诚不忍负岩墙而生”,则表达了她对于家庭的责任和承诺。她宁愿像地上生长的茂草一样默默无闻地存在,也不忍心辜负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却要背井离乡。这一句既是对家庭的深情表白,也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期望和承诺。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细腻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形象。同时,它也传达了对家庭、亲情和责任的思考和感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