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东方,徒行反家室。
室人走相讯,问我何由出。
明知非梦寐,欲辩仍自失。
喜极双涕零,转面各衔恤。
垂镫照缃卷,浮埃满朱瑟。
愁言卒未倾,忽复见晨日。

【注释】

东方:古代称日出方向,这里借指太阳。徒行反家室:徒行,步行;家室,家庭。

室人(nǚ):妻子,女子。走相讯:走来走去互相询问。

明:清楚明白。非梦寐:不是做梦。

欲辩:想要辩解。仍自失:仍然说不出话来。

喜极:高兴得不得了,极度喜悦。双涕零:眼泪流了满脸。转面:转身。各衔恤:互相安慰、关怀。

垂镫(dēng):悬挂在车前的灯。照:照明。缃卷:淡黄色的经书。浮埃:灰尘。朱瑟(sè):红色的琴瑟。

愁言:忧心忡忡的话。卒:终;末。

忽复:突然之间。见:看见。晨日:初升的太阳。

【赏析】

这首诗是弘治乙丑年四月作者坐劾寿宁侯被逮诏狱时所作。当时作者心情郁闷,但又不能不写,于是以“述愤”为题,作此诗抒愤。

第一句“明月出东方”写诗人被押往诏狱,月明星稀,夜色沉沉。第二句“徒行反家室”,点出自己被拘押,不能回家。第三句“室人走相讯,问我何由出?”写家人闻信赶来问及自己的去向。第四句“明知非梦寐,欲辩仍自失”写诗人虽然想说明自己无辜,但又不知从何处说起。第五至六句“喜极双涕零,转面各衔恤。”写家人看到诗人泪流满面,互相安慰,关心体贴。最后两句“垂镫照缃卷,浮埃满朱瑟。愁言卒未倾,忽复见晨日。”写诗人被羁留诏狱,心情愁闷,但仍然埋首于书籍,希望有所收获。忽然间,天光放亮,朝阳升起,给沉闷的诏狱带来一线生机。

全诗抒发了作者因弹劾寿宁侯而被逮入狱时的悲愤和愁闷,表现了封建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以及作者在这种环境下所表现出的坚贞品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