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径转蓬勤,清秋袂一分。
揽绥霜日肃,前路鼓笳闻。
诛卯元兼武,出师非乏文。
渤光摇组练,淮色变风云。
阵偃龙蛇互,威行虎豹群。
檄须陈记室,客有孟参军。
校猎归常月,投壶醉每曛。
椎牛将士饱,卖剑妇男耘。
河伯黄楼压,芒砀赤气殷。
徐人信慄悍,楚壤郁氤氲。
诸盗山东起,长驱宇内焚。
斯邦实兀兀,朝论日纷纷。
挽漕初疑阻,提兵竟策勋。
疮痍鉴不远,喉胁仗须君。
鸮击豺狼伏,春敷草木薰。
异时功业地,壖海接江濆。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描述了送陈宪使淮上兵备的场景。
我们来看第一句:“世径转蓬勤,清秋袂一分。”这句话的意思是:世间的道路就像风中摇摆的蒲公英,人们忙碌地奔波着。而秋天的衣袖被风吹得微微分开。这里的“转蓬”比喻人的生活如同飘荡的蒲公英,而“清秋”则描绘了秋季的景色和氛围。这句诗既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我们看到第二句:“揽绥霜日肃,前路鼓笳闻。”意思是:握着马鞭在清晨的霜气中前行时,可以听到前方传来的战鼓声。这里“揽绥”指的是握紧马鞭,“霜日肃”形容早晨的霜气寒冷,“前路鼓笳闻”则是形容前方战鼓声此起彼伏。这句诗通过描写早晨的霜气和战场上的鼓声,展现了战争前夕紧张的气氛。
第三句:“诛卯元兼武,出师非乏文。”意思是:在出征之前,不仅要有武力,也要有文化修养。这是对士兵的要求,也是对领导者的期望。这句诗强调了文武并用的重要性。
我们看到第四句:“渤光摇组练,淮色变风云。”意思是:波涛中的阳光闪烁,仿佛是战旗在飘扬。淮河的颜色变化,仿佛是风云在涌动。这句话以生动的比喻描述了淮河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第五句:“阵偃龙蛇互,威行虎豹群。”意思是:军队的阵形像龙蛇交错,士兵们威猛如虎豹群集。这句诗描绘了军队的雄壮场面,展现了士兵们的英勇和力量。
第六句:“檄须陈记室,客有孟参军。”意思是:檄文需要交给陈记室处理,客人中有一个叫孟参军的人。这句诗提到了两位重要人物,分别负责处理文书和接待客人,展现了他们各自的重要职责。
第七句:“校猎归常月,投壶醉每曛。”意思是:打猎结束后回到常月,投壶饮酒常常沉醉于黄昏之时。这句诗描绘了狩猎结束后的休闲生活,以及投壶饮酒时的陶醉情景。
第八句:“椎牛将士饱,卖剑妇男耘。”意思是:战士们吃肉喝汤吃饱了,而那些卖剑的百姓却辛勤耕作。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战争前后的不同生活场景,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辛酸。
第九句:“河伯黄楼压,芒砀赤气殷。”意思是:黄河的河伯黄楼压得很低,芒砀的红色云气弥漫天空。这句诗描绘了黄河河伯的形象,以及他压得很低的情景,展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色。
第十句:“徐人信栗悍,楚壤郁氤氲。”意思是:徐地的人们相信他们是勇猛的,楚地的土地郁郁葱葱充满生气。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了不同地域人民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环境。
第十一句:“诸盗山东起,长驱宇内焚。”意思是:各种盗贼从山东开始聚集,长驱直入地烧毁了整个国家。这句诗描绘了盗贼的崛起和对国家的毁灭性打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危难的关注。
第十二句:“斯邦实兀兀,朝论日纷纷。”意思是:这个国家实在很孤独无助,朝廷上的讨论每天都很多。这句诗揭示了国家的困境和社会的动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第十三句:“挽漕初疑阻,提兵竟策勋。”意思是:虽然起初有人怀疑漕运会被阻止(因为战争),但最终大家还是努力争取到了成功。这句诗描绘了人们在战争中的努力和坚持,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第十四句:“疮痍鉴不远,喉胁仗君。”意思是:疮痍已经很明显了,希望君主能够挺身而出,担当重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期望和信任,希望君主能够带领国家度过难关。
第十五句:“鸮击豺狼伏,春敷草木薰。”意思是:猫头鹰攻击豺狼伏藏,春天的气息让草木都散发出香气。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十六句:“异时功业地,壖海接江濆。”意思是:将来成就伟业的地方,就是这座海边的城池。这句诗展望了未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憧憬和期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说的作品,描绘了送别陈宪使淮上兵备的场景。全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战争、自然、民生等方面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前夕的氛围,展现了士兵们的勇气和力量,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危难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