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望南堤路,春游霭岫云。
虹霓原剑合,车笠倏星分。
不爽幽兰约,重寻白鹭群。
荻花沙水岸,鸟语隔烟闻。
【注释】怀归:思念故乡。南堤路:指江南的堤岸。霭岫云:笼罩在山间的云雾。虹霓原剑合:指天上的彩虹与地上的剑一样分叉。车笠倏星分:指头上戴笠子,仿佛星星四散。不爽幽兰约:不忘记与兰花相约。重寻白鹭群:重新寻找白鹭栖息之地。荻花沙水岸:指荻花盛开时水面上飘着荻花。
【赏析】诗人遥望南方,看到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于是写下此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望望南堤路,春游霭岫云。
虹霓原剑合,车笠倏星分。
不爽幽兰约,重寻白鹭群。
荻花沙水岸,鸟语隔烟闻。
【注释】怀归:思念故乡。南堤路:指江南的堤岸。霭岫云:笼罩在山间的云雾。虹霓原剑合:指天上的彩虹与地上的剑一样分叉。车笠倏星分:指头上戴笠子,仿佛星星四散。不爽幽兰约:不忘记与兰花相约。重寻白鹭群:重新寻找白鹭栖息之地。荻花沙水岸:指荻花盛开时水面上飘着荻花。
【赏析】诗人遥望南方,看到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于是写下此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黄梁祠:供奉卢生(即卢生的梦境)的祠庙。 石像:指祠庙中的石雕像。 玲珑:精巧细致,精美可爱的样子。 碧香龛:用碧玉镶嵌成的小香炉。传说卢生梦中所吃的食物是用碧玉做成的。 摩来:用手摩挲。 【解析】 本诗描写卢生在梦中吃黄粱(麦饭)的情景。首句写卢生仰面看着祠内的石像;次句写石像被踏碎;三句写卢生睡得很熟很沉,连手摩挲也没有动一下。全诗运用了拟人手法来写卢生之酣。“石像玲珑仰面看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行行古道问仙踪:这一句描述诗人行走在古老的道路上,寻找仙人的踪迹。 2. 驴背驮来睡眼蒙:这里用“驴背”和“睡眼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因长时间行走而感到困乏,甚至有些迷糊的状态。 3. 莫道仙缘非易结:诗人表示,虽然看似困难重重,但只要坚持下去,最终是能够实现的。 4. 仙乡今在睡乡中:这句表明,虽然身处世俗之地,却如同生活在仙境之中,因为这里的一切都如梦如幻
【注释】 1. 昼寝:白天睡觉。 2. 其四:是第四首诗,即《昼寝》的第二首。 3. 奔走以劳而倦:指忙于奔波劳累则感到疲倦。 4. 栖迟惟静则清:指悠闲自得则心地清明。 5. 闲窗再寻午梦:指在空闲的时候寻找中午做的梦。 6. 奚奴:指侍从的仆人。 7. 莫下棋声:不要听到下棋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隐后所作,反映了他对官场和名利的厌倦,表达了他渴望清贫宁静生活的愿望。
【注释】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灯节。 烟火光残人渐少,归家箫鼓梦中闻:元宵过后,人们纷纷散去,只剩下灯火阑珊、人烟稀薄的景色,回家的路上只有箫声悠扬和鼓声阵阵。 明朝收起新花钿,只到清明始上坟:明天早晨,我要收起新做的花钿,等到清明节才去给先人扫墓祭拜。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是诗人在妻子去世后所作。诗的前两句写节日过后的凄凉景象,烘托了对亡妻的追忆之情。“烟火”
【注释】 仙迹:神话传说,仙人的足迹。青磁:古时用以盛水的陶器,这里指青碗。 【译文】 相传仙人的足迹在仙祠里,引得那些痴人更加痴。一见到那乔装改扮的道士,就反复地呆望着要授给他青色的陶碗。 【赏析】 此诗写游黄梁祠即景杂咏,前两句说仙人之迹在祠宇,引得痴人望更痴;后两句说一遇乔妆道士便几回呆盼授青色的陶器。全诗用典不多,而意蕴丰富
注释:每天骑着青马不断尘土,却在此处说神仙是因为。看遍墙壁上写诗的人,其中一半是当年学步的读书人。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通过观察黄梁祠内的题诗客们,联想到了当年学步的读书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一首优秀的咏史怀古诗
【注】 1 元夕:古代在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2 嬉占:玩占,指猜灯谜。 3 其三:第三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宵节观灯时所做。前两句写灯会盛况,后两句抒发了作者观灯时的欢乐心情和对主人的依恋之情。 “灯花影里如云乱,笑语喁喁怕失群。”灯花,即灯芯上结成的穗状物。灯下人影如云,热闹非凡。“笑语喁喁”句,形容人声嘈杂,像水鸟一样唧唧喳喳,又像鱼儿游动的声音
【注释】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名上元、小端、元辰等。唐宋时称“元宵”、“元夜”、“灯节”。 红裙:古代女子所穿的衣服。 阴亦暖:天气寒冷,灯光也暖和。 深闺:深闺女子,指妻子。这里指自己的妻室。 笙管:笙箫乐器的统称,泛指音乐。 新着春鞋不怕泥:意思是说春天来临了,换上了新鞋,可以不怕踩到泥巴了。 赏析: 《元夕雨雪戏占 其二》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此诗写一个女子在元宵佳节之夜
【注释】 闻邹县大兄谪官:听到我大兄贬官的消息。 折腰难:因仕途受挫而心志不振,形容失意落魄。 浮云:指仕途变化无常。 寒庐:简陋的居所。 惊夜雨:梦中惊醒,被夜雨惊醒。 河干:即河口。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秋,是诗人在谪居湘江期间写的组诗《潇湘馆》之一。 首二句以自伤身世起兴,写自己遭人诽谤,为朋友所冤,身不由主,心情悲苦。“折腰”,语出汉鲍宣传德政曰
注释:自从过了春节之后,每天都盼望元宵节尽情地欢笑游玩。等到灯节的时候,忙着梳妆打扮,风吹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打在帘钩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和欢乐场面。首句“自从年里看春后,日盼元宵恣笑游”表达了诗人每年过年后都会特别期待元宵节的到来,享受节日的快乐时光。颔联“到得试灯忙栉沐,风吹雪片打帘钩”则生动地描写了元宵节夜晚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场景。诗人忙于准备迎接节日的到来
代髭答 托身向君侧,微薄愧毛发。 自身百无为,何况玷缺处。 忧病君自知,敢以谀累哲。 君发岂不华,幸远不近瞥。 后生能几何,壮老真倏忽。 白拔只自欺,黑返竟何悦。 多言亦安用,勿谓髭也讷。 译文: 代答诗 我托身于您身边,微薄的身躯让您感到羞愧。 对于我自己而言,百无一用,更何况还有玷污和缺点的地方。 忧虑疾病只有您自己清楚,我不敢用谄媚之语来拖累您的智慧。 您的头发难道不是很华丽吗
怀归 其十一 注释: 寺:寺庙,这里指代隐居之地。 忆读书处:回忆在寺庙读书的地方。 清钟:清脆的钟声。 识慧因:识别智慧的源泉。慧是佛家语,指悟性、智慧;因,因缘。 闲僧:闲居的僧人。 皈贝叶:皈依贝叶经。贝叶经是一种佛教经典,以贝叶为载体。 薄宦:微薄的官职。 愧霜筠:惭愧于竹子般清高的品质。筠,竹子的中心部分。 水木通禅理:水木之间,传达禅理,即禅宗的道理。 人天:世俗世界和修行的世界。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欧阳修。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问白发用髭韵:这是第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年老体衰的感慨。“白”在这里指的是年老,而“髭”是指人脸上生长胡须的地方。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询问,为什么你的胡须已经变得白色,而我的头发却依然黑亮。这是一个关于衰老和年龄差异的疑问。 2. 我生汝本黑,汝白从何时:第二句是说,你(指对方)出生的时候本来应该是黑色的头发,但你的头发现在已经变白了
问白髭 毛发有白黑,迟速亦有时。 我年四十强,谁遣白我髭。 谓予夙多病,或者烦忧思。 髭生本发类,我发胡未知。 人言白可拔,拔白将何为。 或言黑可返,借问返者谁。 髭乎苟能言,聊以解我颐。 注释: 1. 毛发有白黑:毛发有白色和黑色。 2. 迟速亦有时:时间长短不一。 3. 我年四十强:我今年四十岁。 4. 谁遣白我髭:是谁让我的胡须变白。 5. 谓予夙多病:认为我早年间就有很多疾病。 6.
【解析】 这是一首写归隐生活的七律。首句“黄沙村坞合”写村落的形势,第二句“层树数衡门”,写村落的建筑布局,第三句“灵雨浸畬径”,写农事活动的繁忙,第四句“麦秋灌菉园”,写农田的耕作,第五句“烽烟客梦绕”,写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第六句“鸡黍古风存”,说明虽然有战争的干扰,但人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习俗,第七句“半隐双扉寂”,写隐居者的生活状况,最后一句“栖迟问主恩”,表明诗人的归隐不是消极避世。
【注释】 怀归:怀念归途。 愁鬓惊秋簟,幽栖梦亦安:形容自己思乡心切,忧愁的鬓发被秋风搅动而感到害怕;在隐居生活中,梦中也安稳如常。幽栖:隐居生活。惊秋:秋天的气候使人容易感到悲伤。簟(dián):竹制的卧具。 辛勤唯采蕨,报答此和丸:辛苦采集山野蕨菜,用来做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报效君主。惟:只。采蕨:采集山野蕨菜。和丸:用草药做成丸剂,用作药用。 烟雨从芒屩,风华傍鹖冠:在烟雾缭绕中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