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荜临寒井,春栏忆共凭。
一行膺绂组,十载隔晨兴。
罗雀堪题署,冥鸿亦避缯。
春阴临大伾,矫首欲飘凌。
怀归 其二十五
蓬门临着寒井旁,春日栏杆上我常常凭依。
官印绶带上的玉环已磨损,十年间未能晨起。
麻雀在笼中鸣叫,鸿雁也躲避着捕鸟的网张。
春天阴霾笼罩大伾山,抬头仰望似乎要飘向天边。
赏析:此诗是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首联点明地点和时间,颔联写出了因公务繁忙,不能像以前一样与家人团聚,颈联写鸟儿们因惧怕捕鸟网而避开,尾联则描绘出诗人在春天里思念家乡、渴望归乡的情感。
蓬荜临寒井,春栏忆共凭。
一行膺绂组,十载隔晨兴。
罗雀堪题署,冥鸿亦避缯。
春阴临大伾,矫首欲飘凌。
怀归 其二十五
蓬门临着寒井旁,春日栏杆上我常常凭依。
官印绶带上的玉环已磨损,十年间未能晨起。
麻雀在笼中鸣叫,鸿雁也躲避着捕鸟的网张。
春天阴霾笼罩大伾山,抬头仰望似乎要飘向天边。
赏析:此诗是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首联点明地点和时间,颔联写出了因公务繁忙,不能像以前一样与家人团聚,颈联写鸟儿们因惧怕捕鸟网而避开,尾联则描绘出诗人在春天里思念家乡、渴望归乡的情感。
【注释】 黄梁祠:供奉卢生(即卢生的梦境)的祠庙。 石像:指祠庙中的石雕像。 玲珑:精巧细致,精美可爱的样子。 碧香龛:用碧玉镶嵌成的小香炉。传说卢生梦中所吃的食物是用碧玉做成的。 摩来:用手摩挲。 【解析】 本诗描写卢生在梦中吃黄粱(麦饭)的情景。首句写卢生仰面看着祠内的石像;次句写石像被踏碎;三句写卢生睡得很熟很沉,连手摩挲也没有动一下。全诗运用了拟人手法来写卢生之酣。“石像玲珑仰面看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行行古道问仙踪:这一句描述诗人行走在古老的道路上,寻找仙人的踪迹。 2. 驴背驮来睡眼蒙:这里用“驴背”和“睡眼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因长时间行走而感到困乏,甚至有些迷糊的状态。 3. 莫道仙缘非易结:诗人表示,虽然看似困难重重,但只要坚持下去,最终是能够实现的。 4. 仙乡今在睡乡中:这句表明,虽然身处世俗之地,却如同生活在仙境之中,因为这里的一切都如梦如幻
【注释】 1. 昼寝:白天睡觉。 2. 其四:是第四首诗,即《昼寝》的第二首。 3. 奔走以劳而倦:指忙于奔波劳累则感到疲倦。 4. 栖迟惟静则清:指悠闲自得则心地清明。 5. 闲窗再寻午梦:指在空闲的时候寻找中午做的梦。 6. 奚奴:指侍从的仆人。 7. 莫下棋声:不要听到下棋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隐后所作,反映了他对官场和名利的厌倦,表达了他渴望清贫宁静生活的愿望。
【注释】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灯节。 烟火光残人渐少,归家箫鼓梦中闻:元宵过后,人们纷纷散去,只剩下灯火阑珊、人烟稀薄的景色,回家的路上只有箫声悠扬和鼓声阵阵。 明朝收起新花钿,只到清明始上坟:明天早晨,我要收起新做的花钿,等到清明节才去给先人扫墓祭拜。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是诗人在妻子去世后所作。诗的前两句写节日过后的凄凉景象,烘托了对亡妻的追忆之情。“烟火”
【注释】 仙迹:神话传说,仙人的足迹。青磁:古时用以盛水的陶器,这里指青碗。 【译文】 相传仙人的足迹在仙祠里,引得那些痴人更加痴。一见到那乔装改扮的道士,就反复地呆望着要授给他青色的陶碗。 【赏析】 此诗写游黄梁祠即景杂咏,前两句说仙人之迹在祠宇,引得痴人望更痴;后两句说一遇乔妆道士便几回呆盼授青色的陶器。全诗用典不多,而意蕴丰富
注释:每天骑着青马不断尘土,却在此处说神仙是因为。看遍墙壁上写诗的人,其中一半是当年学步的读书人。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通过观察黄梁祠内的题诗客们,联想到了当年学步的读书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一首优秀的咏史怀古诗
【注】 1 元夕:古代在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2 嬉占:玩占,指猜灯谜。 3 其三:第三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宵节观灯时所做。前两句写灯会盛况,后两句抒发了作者观灯时的欢乐心情和对主人的依恋之情。 “灯花影里如云乱,笑语喁喁怕失群。”灯花,即灯芯上结成的穗状物。灯下人影如云,热闹非凡。“笑语喁喁”句,形容人声嘈杂,像水鸟一样唧唧喳喳,又像鱼儿游动的声音
【注释】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名上元、小端、元辰等。唐宋时称“元宵”、“元夜”、“灯节”。 红裙:古代女子所穿的衣服。 阴亦暖:天气寒冷,灯光也暖和。 深闺:深闺女子,指妻子。这里指自己的妻室。 笙管:笙箫乐器的统称,泛指音乐。 新着春鞋不怕泥:意思是说春天来临了,换上了新鞋,可以不怕踩到泥巴了。 赏析: 《元夕雨雪戏占 其二》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此诗写一个女子在元宵佳节之夜
【注释】 闻邹县大兄谪官:听到我大兄贬官的消息。 折腰难:因仕途受挫而心志不振,形容失意落魄。 浮云:指仕途变化无常。 寒庐:简陋的居所。 惊夜雨:梦中惊醒,被夜雨惊醒。 河干:即河口。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秋,是诗人在谪居湘江期间写的组诗《潇湘馆》之一。 首二句以自伤身世起兴,写自己遭人诽谤,为朋友所冤,身不由主,心情悲苦。“折腰”,语出汉鲍宣传德政曰
注释:自从过了春节之后,每天都盼望元宵节尽情地欢笑游玩。等到灯节的时候,忙着梳妆打扮,风吹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打在帘钩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和欢乐场面。首句“自从年里看春后,日盼元宵恣笑游”表达了诗人每年过年后都会特别期待元宵节的到来,享受节日的快乐时光。颔联“到得试灯忙栉沐,风吹雪片打帘钩”则生动地描写了元宵节夜晚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场景。诗人忙于准备迎接节日的到来
贺鼎仪迁谕德得检字 华盖天穹崇,青宫地深俨。 同时侍从臣,一一皆妙选。 陆君伟文行,不抗亦不謟。 铦如囊中锥,颖脱不受掩。 年劳秩屡迁,德谕官曷忝。 名廑黼扆记,荐岂公卿剡。 平生耐官职,宠极翻自敛。 须知启沃功,不独事编检。 姓字符鼎彝,文章归琬琰。 非才独惭子,同第名久玷。 交游二十年,道义足薰染。 攀跻竟何能,时岁惊荏苒。 勋业乃攸期,荣光讵相艳。 努力当壮龄,时哉此其渐。 译文:
【译文】 草堂寻找旧时遗迹,结屋建在水南亭。 偷取三年官俸,谋生十亩青田。 秋天的晚上舂药臼,竹院谱茶经。 携手同心侣,京城惆怅落星。 【赏析】 此诗为《怀归》二十首之二十四。诗人于成都草堂寻访旧迹,感慨万千,遂作此诗以抒写其情。首联“草堂寻旧迹,结搆水南亭。”诗人在成都草堂寻访旧迹,结屋建在水南亭。“窃禄三年素”,诗人感叹自己窃取了三年的官俸,而谋生仅得十亩青田。颔联“秋阑舂药臼,竹院谱茶经
【译文】: 镜川先生家中观赏白牡丹得到“白”字, 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有幸从清切之地,看到纯正颜色。 露苞春始凝,脂萼晓新坼。 檀深蔼薰心,绛浅微近积。 终焉保贞素,不涴脂与泽。 先生无物玩,聊以物自适。 澹哉君子怀,富贵安可易。 临轩抚流景,爱此不忍摘。 我亦惜春心,逢花作花客。 先生顾客笑,偶此非宿昔。 客去花未阑,嫣然共今夕。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赏牡丹》诗之一
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给出的诗句内容。 1. 种花不种菊 - 这句诗表达的是作者不选择种植菊花,而是选择了其他的花卉。菊花在这里可能是一个比喻或象征,可能指的是其他更有代表性的花卉,或者是作者对菊花的某种偏好或情感上的排斥。 2. 物玩志不持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物品的兴趣并不持久,意味着他对事物的追求是短暂的。 3. 学诗不学陶 - 这里提到学习诗歌的方式不是模仿陶渊明
怀归其二十六: 注释: - 支离愁病骨:身体消瘦,形容疾病缠身。 - 畿甸朔风柔:指京师的气候,寒冷却温和。 - 此日多麟凤:这一天有吉祥如意的事情(如麒麟、凤凰出现)。 - 一官自马牛:比喻自己被安排得没有自由,像马和牛一样任人驱使。 - 霞城青岱岳:指的是泰山(位于山东省),在云雾缭绕中显得更青翠。 - 龙潴碧潭秋:龙池之水清澈,深秋时分。 - 双眼乾坤外:形容视野开阔,能看到广阔的天地。
【注释】 中书君:指乔生之师。 十年抗师席:指十年之间,在老师的门下刻苦学习。 当时门下士:指当时的门下侍郎。 良材:好的木材。这里比喻人才。 欿:通“傲”,自大的样子。 文场才弱冠:指二十岁左右。 论字穷点画:指讨论文章的结构和用词。 微言析豪芒:指深入分析文字的微妙之处。 独诣超畛域:指独特的见解超出一般的境界。 纷纷科举徒:指参加科举考试的众多学子。 古文时所弃,似子宁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