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友中书君,十年抗师席。
当时门下士,往往继科籍。
乔生西南来,竦如木初植。
良材就斤斧,规矩应丈尺。
文场才弱冠,已破万人敌。
而犹不自满,欿若字未识。
朅来过我堂,每语终日夕。
谈诗辨格律,论字穷点画。
微言析豪芒,独诣超畛域。
纷纷科举徒,未暇论与策。
古文时所弃,似子宁易得。
吾生好讲学,久矣抱深默。
爱子方起予,胡为重行役。
勖哉千里途,及此分阴惜。
少年岂可恃,我已非白晰。
文章未足论,太上贵立德。
而师有严规,我语赘何益。
【注释】
中书君:指乔生之师。
十年抗师席:指十年之间,在老师的门下刻苦学习。
当时门下士:指当时的门下侍郎。
良材:好的木材。这里比喻人才。
欿:通“傲”,自大的样子。
文场才弱冠:指二十岁左右。
论字穷点画:指讨论文章的结构和用词。
微言析豪芒:指深入分析文字的微妙之处。
独诣超畛域:指独特的见解超出一般的境界。
纷纷科举徒:指参加科举考试的众多学子。
古文时所弃,似子宁易得:古文在当时被视为过时的东西,但是像您这样的才华,又怎么会轻易地就能够得到呢?
吾生好讲学,久矣抱深默:我一生都喜欢研究学问,长时间以来一直沉默不语。
爱子方起予:我的儿子正年轻,希望他能够有所成就。
勖哉千里途:勉励你走千里路。
及此分阴惜:珍惜这难得的机会。
太上贵立德:最高的品德是立德。
而师有严规,我语赘何益:因为老师有严明的规矩,所以我说这些多余的话也没有多大用处。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诗,全诗以送别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乔生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首句“我友中书君”中的“中书君”指的是乔生的师祖,即其祖父或父亲曾经担任过中书侍郎之类的官职,这里借代指其为官之人。“十年抗师席”指的是十年间,在老师的门下刻苦学习。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仰之情,也暗示了朋友的成就离不开老师的影响和教诲。
第二句“当时门下士”中的“门下士”指的是古代皇帝身边的侍卫官员,这里借代指朋友在朝政之中的地位和身份。“往往继科籍”指的是很多人相继考取功名,进入官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事业有成、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期许和祝愿。
第三句“乔生西南来”中的“西南来”指的是从家乡或者其他地方来到京城,结交新朋好友。“竦如木初植”中的“竦如”指的是直立的姿态,形容人显得精神焕发、志向远大;“木初植”则是指新栽种的树木,比喻年轻人刚刚起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乔生的到来感到欣喜和自豪。
第四句“良材就斤斧”中的“斤斧”指的是雕刻用的斧头,这里借代指雕琢木材的人。“规矩应丈尺”指的是按照规矩来衡量、裁剪,形容人做事严谨有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能出众、技艺精湛的赞誉和期待。
接下来四句主要描述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交往情况以及他们的共同爱好。
第五句“文场才弱冠”中的“文场”指的是文人雅集的场所,即诗词歌赋等文学艺术创作之地;“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刚成年,这里借代指年轻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年少成名的羡慕和祝福。
第六句“已破万人敌”中的“破”在这里有超越的意思;“万人敌”指的是能够战胜万人的英雄豪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敬佩和赞赏。
第七句“而犹不自满”中的“自满”指的是满足于现状、骄傲自大;“欿若字未识”中的“欿”是指自负的样子;“字未识”指的是还没有完全理解文字的真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不骄不躁、虚心求学的态度的认可和尊重。
第八句“朅来过我堂”中的“朅来”指的是突然到来;“过我堂”指的是来到我的家里或者书房。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突然造访自己的家感到惊喜和高兴。
第九句“每语终日夕”中的“每语”指的是每次说话;“终日夕”指的是一整天的时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交流探讨的情景。
第十句“谈诗辨格律”中的“谈诗”指的是谈论诗词的创作和鉴赏;“辨格律”指的是分辨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一起讨论诗词创作的技艺和境界。
第十一句“论字穷点画”中的“论字”指的是评论书法作品;“穷点画”指的是深入研究笔画和结构。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一起探讨书法艺术的情景。
第十二句“微言析豪芒”中的“微言”指的是精辟的言论;“析豪芒”指的是剖析细微处的变化。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一起深入探讨语言文字的奥秘和精妙。
第十三句“独诣超畛域”中的“独诣”指的是独特的见解;“超畛域”指的是超出常规的境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独特见解和超凡造诣的认可和赞叹。
第十四句“纷纷科举徒”中的“纷纷”指的是多而杂乱的样子;“科举徒”指的是应试科举的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盲目追求功名利禄、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批评和讽刺。
第十五句“古文时所弃,似子宁易得”中的“古文”指的是古代的经典文献;“时所弃”指的是当时认为过时而被抛弃的学问和观点;“似子宁易得”指的是像您这样的人难道不是更容易得到吗?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坚守传统儒学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赞赏和肯定。
第十六句“吾生好讲学”中的“吾生”指的是我自己;“好讲学”指的是喜欢研究学问。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自己终身致力于学术研究的态度和决心。
第十七句“久矣抱深默”中的“抱深默”指的是保持沉默不语;“久矣”指的是很久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长期以来默默无闻、不求名利的生活态度的自嘲和反思。
第十八句“爱子方起予”中的“爱子”指的是自己的儿子;“起予”指的是启发我、激励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儿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欣慰和自豪的心情。
第十九句“胡为重行役”中的“胡为”指的是为什么;“重行役”指的是再次离家外出做官任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再次出仕为官的原因和动机的反思和质疑。
第二十句“勖哉千里途”中的“勖哉”指的是劝诫的语气词;“千里途”指的是长途跋涉的道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仕途上不断前进、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念。
第二十一句“少年岂可恃”中的“少年”指的是年轻时期;“岂可恃”指的是怎么能依赖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轻时过于自信和轻率的态度的反思和警示。
第二十二句“我已非白晰”中的“已非”指的是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白晰”指的是白皙明亮的样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容颜衰老的无奈和接受。
第二十三句“文章未足论”中的“文章”指的是诗词文章;“未足论”指的是不值得详细讨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文创作的局限性的认识和自我否定的态度。
第二十四句“太上贵立德”中的“太上”指的是最高的境界;“贵立德”指的是最宝贵的就是德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修养重要性的强调和推崇。
第二十五句“而师有严规,我语赘何益”中的“而师有严规”指的是老师有严格的规定要求遵循;“我语赘何益”指的是我说的话没有多大用处。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言辞无用、多余的想法的自嘲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