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晴烟碣石尘,声繁箫鼓溅花春。
剑摇赤羽星寒渡,月蚀黄霾断野榛。
炊火湮零山墅阔,毳庐迤逦塞云屯。
寒衙索米凌凄月,芳树村醪傍葛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春兴 其二》。下面是逐句解释和赏析:
冉冉晴烟碣石尘,声繁箫鼓溅花春。
注释:
- 冉冉:慢慢地、缓缓地。
- 晴烟:晴朗的天空中飘浮着如烟般的云气。
- 碣石:山名,在河北省昌黎县西北。
- 尘:这里指山间的雾气。
- 声繁:声音响亮。
- 箫鼓:乐器,箫和鼓。
- 溅花春:春天的气息如同花瓣般轻轻洒落。
赏析: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日景象。天空中的云气渐渐散去,露出了明媚的阳光,远处山间传来阵阵欢快的箫鼓之音,仿佛是在庆祝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剑摇赤羽星寒渡,月蚀黄霾断野榛。
注释:
- 剑摇:剑被风吹得摇曳生姿。
- 赤羽:红色的羽毛,这里可能是指鸟或兽。
- 星寒渡:星星在寒冷的天空中闪烁。
- 月蚀:月食,月亮被地球的影子遮住一部分。
- 黄霾:黄色的烟雾或灰尘。
- 断野榛:将野草割断。
赏析: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色。剑身在风中摇摆,星光在寒冷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明亮。然而,突然降临的月蚀让黄霾笼罩大地,使得原本郁郁葱葱的田野变得荒凉。这里的月蚀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也暗含着一种凄凉和孤独的氛围。
炊火湮零山墅阔,毳庐迤逦塞云屯。
注释:
- 炊火:做饭时燃烧的火焰。
- 湮零:消失、消散。
- 毳庐:用细毛织成的毡房,简陋而朴素。
- 迤逦:延伸的样子。
- 塞云:边疆的云。
- 屯:堆积。
赏析: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生活画面。炊火在山墅(别墅)上空渐渐消逝,留下一片空旷的空地。远处的毡房(毳庐)沿着山峦延伸开来,与连绵不断的边疆云层相映成趣。这里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景,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寒衙索米凌凄月,芳树村醪傍葛巾。
注释:
- 寒衙:寒冷的衙门。
- 索米:向别人请求食物。
- 凌凄月:形容月光清冷而凄凉。
- 村醪:乡村的美酒。
- 傍葛巾:旁边系着葛布头巾。
赏析: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夜深人静的乡村景色。在寒冷的衙门里,人们正在请求食物,而月光下的村庄显得格外宁静而美丽。远处的树木旁系着葛布头巾的人,仿佛在欣赏这美好的月色和田园风光。这里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