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关如线碧天流,紫塞黄崖铁篴秋。
白日渔阳山戍黑,霜花岛屿阵云稠。
孤帆影断呼庚癸,一派星熹照髑髅。
掩袂长歌双鬓老,丝丝泪雨湿箜篌。

【注释】

榆关:即古长城的重要关口,位于今山海关外。如线:像一根细线。碧天:指天空的蓝色。流:流动。紫塞黄崖:泛称边地的险要。铁篴:用铁片编成的盾牌。秋:一作“愁”。白日:白天。渔阳:郡名,在今北京市西南。戍:瞭望守卫。黑:昏暗。霜花:霜降时出现的冰晶。岛屿:这里指海中的小岛。阵云:云气聚散。孤帆影断:形容远行的船帆渐行渐远,影子也渐渐消失。庚癸:星名,北斗七星之一。星熹:指初生的星星。髑(tuó)髅(lóu):人的脑骨,这里用作代词,指人头。丝:细长物。箜篌(kōng hóu):古代弦乐器。掩袂长歌:用手掩着袖子大声唱歌。双鬓:指两鬓发白。丝丝:指头发稀疏。雨:眼泪。湿:沾湿。

【赏析】

此诗为《春兴》之四,写登高望远,感慨时光易逝,人生无常,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老的感叹和无奈之情。

开头两句描写眼前景色,以“春兴”为题,写出了诗人登上高山后所看到的美景。“榆关如线碧天流,紫塞黄崖铁篴秋。”榆关如一条细线般蜿蜒于蓝天之下,长城边的黄土崖峭壁被秋风吹得一片苍凉。这一句通过“秋”、“流”、“碧天”、“如线”等词语,将眼前的景色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接下来两句是写诗人登高望远后的所感所思。“白日渔阳山戍黑,霜花岛屿阵云稠。”诗人看到远处的渔阳山已经变成了一片漆黑的阴影,而那些遥远的岛屿上的云雾也变得浓密起来。这两句诗既表现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又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所见所闻。“孤帆影断呼庚癸,一派星熹照髑髅。”诗人看到了一艘孤独的帆船逐渐消失在视线中,而那满天的繁星却依旧闪烁着光芒。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又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之心。

第四句则是诗人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掩袂长歌双鬓老,丝丝泪雨湿箜篌。”诗人掩起衣袖高声歌唱,但自己的双鬓已经斑白;泪水如细丝般滑落,湿润了手中的琴弦。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时光荏苒、年华不再的感慨和无奈之情,又表达了他对自己青春逝去的深深悲痛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感情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时光、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社会风情和文化风貌的窗口,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