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豪俊客,眼不著长檠。
贤圣开书夜,江湖纵酒情。
虞卿能赴急,徐稚本躬耕。
易水城西畔,时来一濯缨。

【注释】

①明时:当世;豪俊客:指有才华的人。长檠(qíng):长形的灯台。②贤圣:指孔子、颜回等古代圣人。书:指读书。夜:指读书至深夜。③虞卿: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因事急赴赵求救于魏公子无忌,得到赏识。④徐稚:汉代人。躬耕:亲自耕作。⑤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西南。⑥濯缨(zhuóyīng):洗冠。缨:帽带。⑦“明时”句:意谓当世有才能的人,眼不瞅那长长的灯台。

【译文】

当今时代有才能的人都是豪杰之士,他们的眼睛从不需要长灯台来照明。

贤圣们通宵达旦地读书,江湖中人纵情饮酒,乐此不疲。

虞卿有急人之难的精神,徐稚过着躬耕的生活。

易水的西边是城,这里常常有人在那里洗去帽上的尘垢。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诗。诗人在送别友人的时候,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寄寓了自己壮志未酬的哀怨之情。

首联两句,写友人之才。诗人以“明时”二字起笔,点明了友人的时代,并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在当今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里,那些具有卓越才智的人才,他们的眼界和眼光都远远超过常人。这两句诗既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又为下面诗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意埋下了伏笔。

颔联两句,写友人之行踪。诗人描绘了一幅画面:古人在深夜读书,而友人则在江湖之上放纵自己的心灵和感情。这样的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之情,又为下面的诗歌铺垫了情感基调。

颈联两句,写友人之志向。诗人以“虞卿”和“徐稚”为例,赞颂了友人的高尚品质。虞卿是一个能够及时救难的人,他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帮助友人度过难关;而徐稚则是一位能够躬耕田园、自得其乐的人。这两个例子都表现了诗人对友人高尚品德的赞赏。

尾联两句,写友人之归心。诗人用“易水西畔”这一地名作为结尾,暗示着友人即将离去。而“濯缨”一词,则是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的寄托。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还为全诗增添了一丝凄婉之感。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它通过描绘友人的行为举止和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之心。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生、感悟生活的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