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遍江头荔子花,几年春日住京华。
南枝越鸟如相识,飞入端明学士家。
注释:荔枝花开遍了江头,几年的春天都留在京城。南枝越鸟仿佛认识我似的,飞入端明学士的家中。
赏析:此诗是诗人自比为“花鸟”,在京城生活几年后,回到江州时所作。首句写荔枝花已开尽,次句写京城春日已过,三句写鸟儿似乎也懂得人的心情。末句写鸟儿飞入自己居处,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开遍江头荔子花,几年春日住京华。
南枝越鸟如相识,飞入端明学士家。
注释:荔枝花开遍了江头,几年的春天都留在京城。南枝越鸟仿佛认识我似的,飞入端明学士的家中。
赏析:此诗是诗人自比为“花鸟”,在京城生活几年后,回到江州时所作。首句写荔枝花已开尽,次句写京城春日已过,三句写鸟儿似乎也懂得人的心情。末句写鸟儿飞入自己居处,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过雨:经过下雨。畦(qí):菜地。架(jué):用竹竿等做成的支架。已:已经。分甘:分送甘美的水果。到:送到。僮仆:仆人。沾润:指雨水滋润。邻家:邻舍。学圃:学习园艺。非吾事:不是我的事。忧时:忧虑时局。岁华:岁月,时光。成:成为。独坐:一个人坐着。欹侧:不端正。岸乌纱:指戴着黑色方巾的头。 【译文】 经过一场雨后,园中暮色苍茫,菜地里的蔬菜架子已经撑起了瓜蔓。我分送甘美的果品给仆人
种竹 种竹复种竹,屋西还屋东。都城十日雨,长夏一林风。 宿土得馀润,团阴分小丛。高秋想鸣佩,侧耳向晴空。 注释: 种竹:种植竹子。 复种竹:又种了一片竹林。 屋西还屋东:屋子的西边又回到了屋子的东边。 都城:指京城洛阳。 十日雨:十天的雨水。 长夏:夏天。 一林风:一阵凉爽的风。 宿土:已经干透的土地。 余润:多余的水气。 团阴:成团的阴影。 团阴分小丛:成团的阴影分布在竹林中。 高秋:秋天。
【注释】 1.宿流河驿:在流河南岸。宝庆:地名,今属河南省。谢太守:指宝庆的太守。宝庆,古县名,故治在今河南省境内,宋时为荆湖北路襄阳路辖境。2.先达:旧时对前辈学者的尊称。3.舟楫:船。期:约定的时间。4.细雨春灯暗:形容夜深了,雨下得很小。春灯,春日里点蜡烛的灯光。5.高歌暮角悲:傍晚时分听到军号声,就唱起慷慨悲壮的歌声来。6.前路:前途。7.江海得吾师: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注释】 假山:即用泥土堆成的山。成:建成,筑成。戏作二首:指作者的两首诗。二首:指《寻山》、《买云》等诗。 【译文】 有意寻找深壑幽谷,没有钱买白云。 冈峦才数叠,城市已平分。 远可达松子,清宜隐竹君。 山成谢岩叟,题壁为书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山水为题材,通过写自己游览山水的所见所感,来抒发自己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之情。此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注释】 叠石危峰起:叠石是指堆砌石子来构成山峰,这是古代造园常用的手法。 盘根古树成:盘根是树木的主干上长出的根须盘结成圆环状,古树就是古老的树木,成是成为的意思。 窦留云宿处:窦就是洞穴,留云宿处就是指山洞里住着的云彩,这里指山中之景。 溪待水流声:溪指的是小河流,水流声音即溪水流动的声音,这里指山中的溪流。 意匠疑天巧:意匠就是心思巧妙,天巧即天然的精巧,这里指山的形状好像天上的云彩一样
傅说在野席上赏菊得“朝”字 荒野的景色本来就萧条,幽静的房间共同寂静寥落。 倒塌的栏杆将石头保护,细竹引泉水浇灌。 地方偏僻应该很少来访,情意多就多次招见。 留连更待何时,烂漫是今朝。 注释: 1. 野色自萧条:野外的景色本身就显得萧条。野色,指野外的自然景色。萧条,形容荒凉、冷落。 2. 崩栏将石护:倒塌的栏杆把石头保护起来。崩栏,形容栏杆倒塌。石护,指用石头来保护栏杆。 3. 细竹引泉浇
【注释】 闻捷:听说捷报。闻,听说。 戎马:指战事,这里指征战。三秦:泛指关中地区,即今陕西省一带。 风霾:指风雨雾气。百越:泛指南方地区。 连日:接连不断。 虎将:勇猛威武的将军,这里指身经百战的将领。 班旅:军中行列。 解颜:笑容满面。 【赏析】 《闻捷》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冬,当时杜甫正在夔州(今重庆奉节)。这首诗是作者听到唐军收复两京
桂轩 小树入西园,虚庭风露繁。 细香萦驻屐,清影傍开门。 永夜幽人梦,清秋素女魂。 此时俱寂寞,醉醒各无言。 诗句解读与译文: 第一句:“小树入西园,虚庭风露繁。” - 小树: 指的是桂树,桂树常作为文人墨客的意象,象征着高洁或思念之情。 - 西园: 指古代园林中面向西方的庭院,常常是主人居所或重要的休闲场所。 - 虚庭: 意指空旷的庭院,给人一种空灵、清幽的感觉。 - 风露繁:
诗句解释 1 坐客嗟王济:这里的“座客”指的是在座的宾客。“嗟”是惊叹的意思,而“王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他因性格直率和直言不讳而被后人所知。这句话可能表示在宴会上,宾客们对某人的坦率或直言不讳表示赞叹。 2. 诸兄爱孔融:孔子的侄子孔融以其直爽的性格闻名于世。这里提到"诸兄"(可能是指在座的其他兄长),他们喜爱孔融的这种行为。这可能是一种比较或赞扬,表明这些人与孔融相似
题许廷冕职方画 路转循冈背,桥回傍水根。 幽人不到处,茅屋自成村。 浦树经秋落,山钟向晚昏。 偶然一携手,相与倒芳樽。 注释: 1. 路转循冈背:道路在转弯时沿山岗的背部延伸。 2. 桥回傍水根:桥梁在水流的旁边建立起来。 3. 幽人不到处:幽静的人不经常出现的地方。 4. 茅屋自成村:茅草房自然形成村落。 5. 浦树经秋落:秋天,河边的树木落下叶子。 6. 山钟向晚昏:傍晚时分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作者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卷,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首句“水西亭馆路逶迤”,描写了水西亭馆的曲折小路,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这里的水西亭馆,可能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园林或者亭台楼阁,道路蜿蜒曲折,如同一条丝带,引人入胜。 次句“客到衡门出每迟”,描述了主人在朋友来访时,总是显得有些迟缓、不急不忙的样子。这可能是因为在那个时期,文人雅士之间相互交往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是一首七言古诗。 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梧桐生高冈 - 梧桐生长在高山之上。 海上金轮出,曈曈映碧城 - 海上的金色日轮升起,阳光洒满整个碧蓝的城池。 梧桐正䓤茜,凤鸟一长鸣 - 梧桐叶翠绿,凤鸟一声长鸣。 韶濩中和日,夔龙揖让情 - 韶乐奏响,和谐宁静,夔龙拱手,表达谦让之情。 献书丹扆外,寰海望升平 - 献上书信于皇宫之外,期盼四海升平。 赏析:
【注释】: 1、野色湖声:指山间水边景色。2、远近中:指从近至远,从东到西。3、绿荷:荷花的颜色是青绿色,故称。4、翻雨:指荷叶上倒挂着的雨珠。5、稻含风:稻子随风摆动的样子。6、幽居:隐士的住所。7、柴门:用木头做成的门。8、不同:这里指意境不同。9、林景:山林风景。 【赏析】: “野色湖声”二句写诗人在山水田园之中所感受到的美妙景色。“野色湖声”指的是山间的湖水和周围的景色
【注释】 ①明时:当世;豪俊客:指有才华的人。长檠(qíng):长形的灯台。②贤圣:指孔子、颜回等古代圣人。书:指读书。夜:指读书至深夜。③虞卿: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因事急赴赵求救于魏公子无忌,得到赏识。④徐稚:汉代人。躬耕:亲自耕作。⑤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西南。⑥濯缨(zhuóyīng):洗冠。缨:帽带。⑦“明时”句:意谓当世有才能的人,眼不瞅那长长的灯台。 【译文】
梅月图 清溪倒影入空寒,月色梅花共一般。 夜半落英看不见,暗风吹堕玉阑干。 注释 1. 清溪倒影入空寒:描述溪水清澈反射月光的景象,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2. 月色梅花共一般:暗示月光下的梅花与月亮一样美丽,都是寒冷中的美景。 3. 夜半落英看不见:描述夜晚,月光下,花的花瓣飘落,但看不到。 4. 暗风吹堕玉阑干:暗风中,玉制的栏杆被吹落了花,增添了一种凄凉之感。 赏析
【注释】 1. 偶来原上望:偶然来到原野上眺望。原上,指原野。 2. 续续意何穷:思绪连绵不断,无穷无尽。 3. 远树寒烟里:在远处树林的笼罩下,烟雾缭绕,一片朦胧景象。 4. 荒台夕照中:荒凉的高台上沐浴着夕阳的余晖,显得格外凄凉。 5. 翩翻沙鸟白:翩翩飞舞的沙鸥洁白如雪。 6. 寂寞野花红:寂静的野花却鲜艳夺目。 7. 诗兴谁收拾:是谁把诗兴收起来?收拾,收敛,这里指结束创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