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冢累累列道傍,尉佗南向越称王。
功成七郡归西汉,事去千年留故乡。
古树风烟巢鹳鹤,夕阳坡垄下牛羊。
牧儿刍竖闲来往,一曲哀歌感孟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764年(唐广德元年)在长安应举不第归越后所作。诗中追忆尉佗的历史功业,感慨人生兴衰,抒发对故国的深情怀念。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注释】
①过尉佗先冢:经过尉佗的坟墓。尉佗,秦末汉初人名,原为秦将,秦灭亡后归附南越王赵佗,任相国,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
②累累列道傍:指墓冢众多,连绵不断。
③尉佗南向越称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尉缭攻伐岭南,并设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后来尉佗继其兄为南越武王,又立其弟为南越文王。据《史记》记载,尉佗“以兵威旁拨,财物赂遗西粤”,终于使岭南地区成为西汉的“蛮夷之地”。
④功成七郡归西汉:尉佗在位时,曾接受汉高祖刘邦的封赏,把岭南七郡作为汉的藩属。这里说“功成”,即完成这一任务。
⑤事去千年留故乡:指尉佗死后,他生前所建的南越国逐渐被西汉所灭,但岭南一带仍保有尉佗的旧地。
⑥古树风烟巢鹳鹤:指墓前的古树和周围的景色,都是尉佗当年留下的遗迹。鹳鹤是岭南的特产,所以用“巢鹳鹤”来形容。
⑦夕阳坡垄下牛羊:指墓地附近的山丘上,夕阳斜照,牛羊成群,一片宁静的景象。
⑧牧儿刍竖闲来往:指墓地附近,牧童放牧归来,在坟前休息。“刍竖”是指插草做祭品的人。
⑨一曲哀歌感孟尝:指墓前的祭祀活动,人们唱着悲歌,表达对尉佗的怀念之情。

【译文】
高高的坟墓一层层排列在道路旁边,南越尉佗称王后归附汉朝。
功绩成就了南越七郡归顺汉朝,往事已经过去千年留在故乡。
古树参天,四周笼罩着淡淡的烟云,鹳鹤栖息在古树上。
夕阳西沉,岭头山下牛羊归林,牧童在坟前歇息打盹。
使人想起孟尝君的忠诚与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