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重来吊望诸,一杯明水灌遗墟。
昌黎好古心偏壮,诸葛谋王膝未舒。
故国犹传下齐事,老儒空读报燕书。
凭谁屈指当时士,多少纵横尽不如。
【译文】
重游故地祭拜望诸君墓,一杯清水浇灌遗墟。
好古之心偏壮的昌黎,膝下未舒的诸葛。
故国仍传下齐事,老儒空读报燕书。
凭谁屈指当时士,多少纵横尽不如。
【注释】
1、望诸君墓:指的是三国时期吴将吕蒙为关羽报仇而杀掉了杀害关羽的孙权手下将领潘璋、董袭的坟墓,并立石碑刻上“建威”二字,这就是望诸君墓的故事。
2、吊:慰问。
3、一杯明水:指用一杯清水来祭奠死者。
4、昌黎好古心偏壮:昌黎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喜好古籍,对古代文化有深厚的兴趣和热爱。
5、下齐事: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称霸天下,其事迹被后世传颂。
6、老儒:年纪较大的儒者,这里是指那些对历史事件有深入研究的学者。
7、报燕书:指《报任少卿书》,是司马迁为了给好友李陵辩护,向汉武帝上书一封辩解信。
8、纵横:指战国时期各国诸侯施展政治策略,进行合纵、连横的斗争,这里泛指政治斗争。
9、不尽:无法全部列举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祭拜三国时期吴将吕蒙为关羽报仇而杀掉了杀害关羽的孙权手下将领潘璋、董袭的坟墓时所写的。诗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之情。
首句“望诸君墓”,直接点明了诗人祭拜的对象,即三国时期的吴将吕蒙为关羽报仇而杀掉了杀害关羽的孙权手下将领潘璋、董袭的坟墓。这句诗通过“望诸君墓”这一动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之情。
第二句“一杯明水灌遗墟”,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祭拜的场景。他用一杯清水来浇灌死者的坟墓,以此来表达他对死者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这一细节描写,既展示了诗人对于古人的尊重,又体现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
第三句“昌黎好古心偏壮”,则是对诗人自己性格特点的描绘。昌黎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喜好古籍,对古代文化有深厚的兴趣和热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古人精神的敬仰。
第四句“下齐事”,则引用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称霸天下的历史故事。这一典故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了解,也暗示了他对于政治斗争的思考。
第五句“老儒空读报燕书”,则是对那些对历史事件有深入研究的学者的描绘。这里的“老儒”指的是年纪较大的儒者,他们对于历史事件有着深入的研究和见解,但是在实际的政治斗争中却往往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现实的一种无奈和感慨。
最后一句“凭谁屈指当时士”,则是诗人对当时士人的感慨。他认为当时的士人虽然有很多才华和智慧,但是却在政治斗争中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甚至有些人还受到了惩罚和排挤。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士人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祭拜的场景、展现诗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引用历史典故等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政治斗争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同时,通过对老儒和当时士人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